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從代碼到保育:伊朗兩棲動物的DNA條形碼技術及蠑螈保護策略制定 |
伊朗山溪鯢,帝王蠑螈,庫德蠑螈,星斑蠑螈,大斑真螈 | 伊朗 | Seyyed Saeed HOSSEINIAN YOUSEFKHANI 博士 | Damghan University |
伊朗社區參與的極危大鴇保育計畫 |
大鴇 | 伊朗 | Morteza NADERI 教授 | Koc University |
與時間賽跑:評估菲律賓北部加拉鄢島秧雞的保育重點 |
加拉鄢島秧雞 | 菲律賓 | Cynthia Adeline LAYUSA 女士 | Isl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繪製關鍵棲息地以保護爪哇海Karimunjawa國家公園的極危犁頭鰩 |
澳洲尖犁頭鰩,犁頭鰩 | 印尼 | Faqih Akbar ALGHOZALI 先生 | Elasmobranch Project Indonesia (Yayasan Hiu Pari Lestari) |
減少馬來西亞砂拉越拖網漁船誤捕瀕危軟骨魚類 |
路氏雙髻鯊,澳洲尖犁頭鰩,尖犁頭鰩 | 馬來西亞 | Kooi Chee HO 女士 | Marine Research Foundation |
提高對中華白海豚的理解和監測以促進保育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Agathe SERRES 博士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綜合研究北部灣海參的多樣性、分佈及採集情況 |
多種海參物種 | 越南 | Dinh Thinh DO 博士 | Institute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
研究及保護中國西南地區喀斯特洞穴水生生物多樣性 |
多種淡水蝦物種 | 中國 | 馬嘉欣博士 | 中山大學生態學院 |
保育尼泊爾奇旺國家公園的恆河鱉 |
恆河鱉 | 尼泊爾 | Shyam PUN 先生 | Humanitaria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ociety |
追蹤海龜:利用ShellBank揭示在香港檢獲的海龜來源 |
玳瑁,綠海龜 | 香港 | Christine MADDEN 博士 | 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育珊瑚大三角行動」 |
通過野放圈養個體來恢復極危陸龜的種群 |
靴腳陸龜,緬甸陸龜 | 孟加拉 | Shahriar RAHMAN 先生 | Creative Conservation Alliance |
在森林社區中建立良好治理模式以保護尼泊爾東部的雲豹及其棲息地 |
雲豹 | 尼泊爾 | Mitra PANDEY 先生 | Third Pole Conservancy |
探索和評估香港原生林的昆蟲價值 |
HKBCF: 樹林棲息地 | 香港 | Benoit GUENARD教授 | 香港大學 |
共同管理和修復香港的海草床以保護和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 |
HKBCF: 海草床棲息地 | 香港 | Juan Diego GAITAN-ESPITIA博士 | 香港大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斯里蘭卡中部高地特有極度瀕危樹蛙的遺傳多樣性、生態、行為及保育 |
Bambaradeniya樹蛙, Dayawansa樹蛙, Jagath Gunawardana樹蛙, Karunarathna樹蛙, Newton Jayawardanei樹蛙, Samarakoon樹蛙 | 斯里蘭卡 | Nayana Wijayathilaka博士 |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大學 |
促進舒克拉潘塔國家公園的緩衝區與農田土地共存,以保育極度瀕危的孟加拉鴇 |
孟加拉鴇 | 尼泊爾 | Suraj Baral先生 | Nepalese Ornithological Union |
進行基因組學研究以保育馬來西亞的盔犀鳥和馬來犀鳥 |
盔犀鳥, 馬來犀鳥 | 馬來西亞 | Qasim Ayub教授 | 馬來西亞蒙納士大學 |
放歸大熊貓生境選擇與覓食策略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李德生教授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
婆羅洲南部瀕危猿類棲息地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 |
婆羅洲白鬚長臂猿, 馬來熊, 馬來穿山甲, 巽他雲豹, 馬來犀鳥 | 印度尼西亞 | Juliarta Bramansa Ottay先生 | Borneo Nature Foundation Indonesia |
採用跨專業方式實行保育並打擊香港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在亞洲國際城市中建立聯網來實現可行的研究成果 |
- | 香港 | Chloe Hatten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加強社區護林員計畫以打擊印尼西爪哇省 Mt. Tilu 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罪案 |
- | 印度尼西亞 | Made Wedana先生 | The Aspinall Foundation (Indonesia) |
建立私人管理土地以保育生存於保護區網絡之外的全球受威脅物種 |
斯氏角吻蜥, Alwis東虎, 大足樹蛙, 斯里蘭卡陸蛙, 斯里蘭卡曙鳳蝶, 斯里蘭卡嘯鶇 | 斯里蘭卡 | Shamen Vidanage博士 | IUCN Sri Lanka country office |
在氣候變化下,為實證保育尼泊爾巴迪亞國家公園極危恒河鱷 (Gavialis gangeticus) 提供科學信息 |
恆河鱷 | 尼泊爾 | Ashish Bashyal先生 | Biodiversity Conservancy Nepal |
研究和保育越南與中國跨境區石灰岩地貌的豐富爬行物種多樣性 |
友蓮瞼虎, 憑祥瞼虎, 長鬣蜥/中國水龍, 湯氏壁虎/春境壁虎 | 越南 | Ngo Hai博士 | Green Environment Centre |
評估伊朗山丘蝰屬(蛇亞目:蝰科)的保育情況 |
Kuhrang山蝰, 岩蝰, 魏氏蝰, Latifi蝰 | 伊朗 | Eskandar Rastegar Pouyani教授 | 哈基姆·薩布澤瓦里大學 |
以創新方法尋找並拯救亞洲獨角獸—中南大羚 |
中南大羚 | 老撾 | Robert Timmins先生 | Saola Foundation |
尼泊爾的印度穿山甲保育:評估現狀及氣候適應性,並加強保育教育和社區監測計劃 |
印度穿山甲 | 尼泊爾 | Prativa Kaspal女士 | Women for Conservation Nepal |
透過公民科學來強化不丹和印度之間瀕危金葉猴 (Trachypithecus geei) 的跨境保育合作 |
金葉猴, 戴帽葉猴 | 不丹, 印度 | Kuenzang Dorji先生 | Nature Study Center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透過社區保育穩定越南極危的勺嘴鷸的數量 |
勺嘴鹬, 黑臉琵鷺 | 越南 | Trang Nguyen博士 | WildAct |
鯊魚鰭解碼:以描述鯊魚鰭微細3D特徵作為野生動物法證和保育工具 |
鯊魚 | 香港 | Mason Dean教授 | 香港城市大學 |
印度尼西亞拉賈安帕特群島的豹紋鯊復蘇(StAR)計劃 |
豹紋鯊 | 印度尼西亞 | Nesha Ichida女士 | Thrive Conservation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江豚病毒譜及流行現狀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 | 袁軍法博士 | 華中農業大學 |
雷州半島海域中華鱟幼鱟種群現狀調查與保護 |
中國鱟/中華鱟 | 中國 | 頡曉勇博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羅美斯瓦倫島的捕鳥蛛科物種狀況評估、在地保育、並為納入 CITES作準備和讓持份者參與的保育工作 |
降落傘華麗雨林 | 印度 | Daniel Ayyachamy博士 | Living In Fine Environment Trust-India |
以社區為主導的監測和預警系統來保育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珊瑚礁生態 |
珊瑚 | 印度尼西亞 | Eni Hidayati女士 | Komunitas Penjaga Pulau |
提升印度尼西亞班卡盧島的海龜保育成效和管理 |
綠海龜, 玳瑁 | 印度尼西亞 | Pavel Zoubek先生 | Ecosystem Impact Foundation |
於印度北部擴展紅冠棱背龜 (Batagur kachuga) 復蘇計劃 |
紅冠棱背龜 | 印度 | Shailendra Singh博士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
解決中國穿山甲在跨境貿易問題:印度東喜馬拉雅大吉嶺 |
中華穿山甲 | 印度 | Sunita Pradhan博士 | Ashoka Trust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打擊在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省帕農山國家公園附近緩衝地帶的野生犯罪活動 |
婆羅洲紅毛猩猩, 馬來熊, 馬來穿山甲, 盔犀鳥 | 印度尼西亞 | Cheryl Knott博士 | Gunung Palung Orangutan Conservation Program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伊朗瀕危蠑螈生態研究與保護策劃 |
伊朗山溪鯢、星斑蠑螈、帝王蠑螈、大斑真螈、古爾日山溪鯢 、庫德蠑螈 | 伊朗 | Seyyed Saeed Hosseinian Yousefkhani博士 | 達姆甘大學 |
打擊東亞非法和不可持續的鳴禽貿易 |
多種鳴禽物種 | 中國, 香港 | Caroline Dingle博士 | 香港大學 |
對赤點石斑魚進行保育策劃的評估和監測 |
赤點石斑魚 | 香港 | Celia Schunter博士 | 香港大學 |
以增長生態知識、記錄種群趨勢和研究分子技術支援斯里蘭卡板鰓類的管理 |
紅肉丫髻鮫、鎚頭鯊、褐背蝠鱝、鬼蝠魟、日本蝠鱝、犁头鳐科 | 斯里蘭卡 | Daniel Fernando先生 | Blue Resources Trust |
評估易危貝克喜鹽草的遺傳多樣性和滅絕風險:以基因工具協助恢復亞洲的關鍵物種 |
貝克喜鹽草 | 中國, 香港 | Juan Diego Gaitan-Espitia博士 | 香港大學 |
亞洲馬蹄蟹的全球貿易數據研究 |
中華鱟、巨鱟、圓尾鱟 | 中國, 香港, 日本, 印度,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泰國, 越南 | Akbar John Bava John博士 | 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 |
透過探討瀕危山瑞的零碎族群以評估其遺傳多樣性和生態角色 |
山瑞 | 中國, 香港, 越南, 美國 | 方健恩博士 | 嶺南大學 |
透過新科技和傳統行為研究保育淡水龜 |
大頭龜、眼斑水龜 | 香港 | 宋亦希博士 | 嶺南大學 |
透過社區保育和人為地貌研究保育斯里蘭卡旗艦食肉性物種 |
漁貓、鏽斑豹貓、叢林貓、斯里蘭卡豹 | 斯里蘭卡 | Ashan Thudugala先生 | Small Cat Advocacy & Research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海龜救助信息與技術需求調查 |
綠海龜、玳瑁、棱皮龜 | 中國 | 陳珉博士 | 華東師範大學 |
候鳥遷徙重要的中途站: 中國連雲港海岸濕地的保育 |
半蹼鷸, 大濱鷸, 小青腳鷸 | 中國 | 楊子悠女士 | 勺嘴鹬(上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在蘇眉上套用電腦人臉辨識技術作為改善CITES執法新方案 |
蘇眉 | 香港 | Yvonne SADOVY博士 | Science and Conservation of Fish Aggregations |
青島嶗山灣海域東亞江豚季節性分佈格局及棲息地利用調查 |
東亞江豚 | 中國 | 李永濤博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
探討瀕危弓頭鯨的季節性分怖來界定和漁業有潛在性衝突的水域 |
弓頭鯨 | 俄羅斯 | Olga SHPAK博士 | A.N. Severtsov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利用鱟胚胎發育過程來評估馬來西亞沉積和氣候問題的影響 |
圓尾鱟 | 馬來西亞 | Byan Raveen NELSON博士 | 馬來西亞登嘉樓大學 |
建立社區反偷獵團隊以助保育野生動物 |
孟加拉虎、亞洲象、印度犀、恆河豚、恆河鱷、豚鹿 | 尼泊爾 | Rabin KADARIYA博士 | National Trust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
改革印度阿薩姆地區自然探索中心, 加強社區保育意識 |
阿薩姆棱背龜 | 印度 | Shailendra SINGH博士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
作為為減少中的大壁虎的庇護所:分析香港大壁虎基因多樣性 |
大壁虎 | 香港 | Timothy BONEBRAKE博士 | 香港大學 |
利用滅火和巡邏隊伍保護和保育印度尼西亞Sabangau森林 |
婆羅洲紅毛猩猩 | 印度尼西亞 | Susan SHEWARD女士 | Orangutan Appeal UK |
運用反偷獵對策保護馬來穿山甲及其他受威脅物種 |
馬來穿山甲、馬來熊、巽他雲豹 | 馬來西亞 | Roshan GUHARAJAN先生 | Panthera Wild Cat Conservation Malaysia Sdn Bhd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中國大鯢的保育行動計劃 報告
|
中國大鯢 | 中國 | Prof. Andrew CUNNINGHAM | 倫敦動物學會 |
|
||||
我們的兩棲動物是否正面臨致命威脅?追蹤野生及寵物市場上,香港瘰螈及其他兩棲類的真菌病 |
香港瘰螈 | 中國及香港 | 冼雍華博士 | 香港大學 |
東部和西部珠江口水域中華白海豚的哨叫聲比對及其環境適應性研究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王志陶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
海南中華白海豚種群生態基線信息調查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林明利博士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
||||
小種群中華白海豚的社會策略與棲息地使用模式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鄭銳強博士 | 汕頭大學 |
透過學校教育活動及提高社區意識,繁殖及保育印尼巴厘島包括長冠八哥等在內的本地鳥種 |
長冠八哥 | 印度尼西亞 | Ms. Carolyn KENWRICK | Begawan Foundation |
極危橙鰭野鯪的長期保育計劃 |
橙鰭野鯪 | 斯里蘭卡 | Prof. Devaka WEERAKOON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透過研究板鰓類多樣性及受威脅物種的年齡生長關係,支持斯里蘭卡的可持續漁業 報告
|
鎚頭鯊、褐背蝠鱝、鬼蝠魟、日本蝠鱝、Stripenose Guitarfish、 庫氏蝠鱝 | 斯里蘭卡 | Mr. Daniel FERNANDO | Blue Resources Trust |
|
||||
亞洲石斑物種評估、監察及保育計劃的地區性工作坊 |
紅斑、褐石斑、棕點石斑、清水石斑、截尾鰓棘鱸 | 中國及香港 | Mr. Stan SHEA | Bloom Association Hong Kong |
評估中華白海豚於城市化河口中面對的主要人為壓力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林文治博士 | Haisa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
|
||||
廣西潿洲島布氏鯨的種群生物學研究 |
布氏鯨 | 中國 | 楊光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基於無人機平台的中華白海豚調查方法的研究與探索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陳默先生 | 廣西科學院 |
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夜間分佈及數量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及香港 | 陳釗賢博士 | Cetacea Research Institute |
西米沙鄢群島物種再引入計劃 |
棕尾斑嘴犀鳥、 皺嘴皺盔犀鳥、內格羅雞鳩、米沙鄢梅花鹿、米沙鄢疣豬 | 菲律賓 | Ms. Ysabella MONTANO | Talarak Foundation Inc. |
雲南山區淡水蟹類多樣性及其重要棲息地現狀研究 報告
|
淡水蟹類 | 中國 | 孫紅英博士 |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
||||
台灣稚鱟調查計畫: 進行金門、澎湖與台灣本島香山溼地的稚鱟族群與棲地狀態調查 |
中國鱟 | 台灣 | 楊明哲博士 | 湛藍海洋聯盟 |
恢復印度最瀕危的龜種群:蘇達班的巴達庫爾龜 |
巴達庫爾龜 | 印度 | Dr. Shailendra SINGH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India |
利用數據強化龜類貿易管制 |
大頭龜、眼斑水龜 | 中國及香港 | 宋亦希博士 | 香港大學 |
青年拯救南中國海海龜 |
綠海龜、玳瑁 | 中國 | Ms.Katie O'HARA | Loggerhead Marinelife Center |
中國-老撾邊境雲豹種群保護現狀評估 報告
|
印度支那虎、印支豹、紋貓 | 中國 | 李晟博士 | 北京大學 |
|
||||
大熊貓輸血血液相容性機理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李德生教授 |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
推廣社區保育蒙古旱獺 |
蒙古旱獺 | 蒙古 | Mr. Tumurbaatar ENEBISH |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
設立社區苗圃保護及修復印尼婆羅洲瀕危物種的生境 |
婆羅洲紅毛猩猩、白鬚長臂猿、馬來熊、巽他雲豹、馬來穿山甲 | 印度尼西亞 | Dr. Mark HARRISON | Borneo Nature Foundation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氣候變化對棘腹蛙棲息地連通性與形態性狀的影響 |
棘腹蛙 | 中國 | 胡軍華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豢養長江江豚妊娠期及產後護理監測和福利評估 報告
|
長江江豚 | 中國 | 郝玉江 副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
洞庭湖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恢復的經驗總結和推廣 |
長江江豚 | 中國 | 韓緯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天鵝洲豚類保護區長江江豚餌料魚疫病風險評估及對策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 | 袁軍法博士 | 華中農業大學 |
南京長江江豚種群密度、時空分佈及最適棲息地預測 |
長江江豚 | 中國 | 陳炳耀副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社區合作保育長冠八哥 |
長冠八哥 | 印度尼西亞 | Ms Carolyn KENWRICK | Begawan Foundation |
建立一個協助保育和預防極危盔犀鳥非法貿易的鑑證工具包 |
盔犀鳥 | 香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缅甸、新加坡、泰國 | Dr Caroline DINGLE | 香港大学 |
中國特有珍稀洞穴魚類——小眼金線鲃的分佈與瀕危狀況再評估 |
小眼金線䰾 | 中國 | 趙亞輝 副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檳城島海域的伊河海豚及鯨豚類生態研究 |
伊河豚、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印度太平洋江豚、印度太平洋瓶鼻海豚 | 馬來西亞 | Dr Leela RAJAMANI |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
菲律賓鯨豚類健康與擱淺應變計劃:健康一體倡議 |
鯨豚類 | 菲律賓 | Dr Marie OBUSAN | Na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NSRI) |
促進海洋保護規劃和管理的東南亞和珊瑚三角區域內的珊瑚基因流動,遺傳連繫性和進化狀況評估 |
珊瑚 |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 | Dr Benjamin WAINWRIGHT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極危越南大蝸牛的種群,棲息地與保育:研究和當地才能建設 |
越南大蝸牛 | 越南 | Prof Duc Huy HOANG | University of Science, Vietname National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 |
越南野生斑鱉新個體確認和性別鑑定 |
斑鱉 | 越南 | Mr Timonthy McCORMACK | Asia Turtle Program of Indo-Myanmar Conservation |
金錢龜保育基因組學及其應用於人工繁殖和野生動植物DNA法醫學 |
金錢龜 | 香港 | 方健恩博士 | 嶺南大學 |
了解氣候變化對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綠海龜(海中族群)的影響 |
綠海龜 | 馬來西亞、菲律賓 | Dr. Nicolas PILCHER | Marine Research Foundation |
氣候變化下三江源雪豹的保護關鍵區識別 |
雪豹 | 中國 | 程琛博士 | 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大熊貓棲息地可持續放牧及管理措施研究 報告
|
大熊貓 | 中國 | 李彬彬博士 | 昆山杜克大学 |
|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就香港珊瑚的復育工作與其恢復能力建立科學基礎 |
鹿角珊瑚 | 中國及香港 | David BAKER 博士 | 香港大學 |
進行人員培訓以確保柬埔寨濕地的管理框架與實行措施可持續保育極度瀕危的孟加拉鴇、瀕危的黑臉琵鷺和大禿鸛和易危的赤頸鶴 |
黑臉琵鷺、大禿鸛、孟加拉鴇、赤頸鶴 | 柬埔寨 | James LYON 先生 | Wildfowl & Wetlands Trust |
保育黃胸鵐之起動工作 |
黃胸鵐 (又名禾花雀) | 香港 | 吳祖南博士 | 香港觀鳥會 |
以保育基因組研究拯救極度瀕危的紅額噪鶥 |
紅額噪鶥 | 印尼及新加坡 | Frank Erwin RHEINDT 博士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柬埔寨西南部由社區主導之海馬保育工作 |
多個海馬品種 | 柬埔寨 | Kate WEST 小姐 |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 |
指引菲律賓如何根據瀕危物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進行屬易危物種的海馬保育工作 報告
|
多個海馬品種 | 菲律賓 | Amanda VINCENT 博士 | Project Seahorse |
|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扁吻魚資源及生境調查 |
扁吻魚 | 中國 | 張人銘先生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 |
促進遠東哲羅鮭保育工作之研究及行動 報告
|
遠東哲羅鮭 | 日本 | Peter RAND 博士 | Limnos, LLC |
|
||||
外來鱘魚物種對長江口水域野生中華鱘種群的競爭壓力 |
中華鱘 | 中國 | 趙峰博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
雷山髭蟾繁殖生境選擇研究 |
雷山髭蟾 | 中國 | 李仕澤先生 | 茅台學院 |
中印半島高山地區之兩棲類保育研究 報告
|
Botsford's Leaf-litter Frog and Sterling's Toothed Toad | 越南 | Benjamin TAPLEY 先生 | 倫敦動物學會 |
|
||||
評估氣候變化對尼泊爾奇旺國家公園內極度瀕危的恒河鱷的建巢和繁殖之影響 |
恆河鱷 | 尼泊爾 | Ashish BASHYAL 先生 | Biodiversity Conservancy Nepal |
保護香港瀕危的淡水龜 報告
|
大頭龜、眼斑水龜 | 香港 | 宋亦希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
|
||||
於蒲馬特國家自然保護區為安南特有的哺乳類動物進行系統調查 報告
|
安南條紋兔、長頜帶狸、越南大麂、羅氏麂、中南大羚 | 越南 | Minh LE 博士 |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
|
||||
保育印度東北部瀕危的豚鹿 |
豚鹿 | 印度 | Alolika SINHA 小姐 | Aaranyak |
在蘇門答臘北部建立馬來穿山甲的康復中心 |
馬來穿山甲 | 印尼 | Louise FLETCHER 小姐 | Kukang Rescue Program |
馬來西亞沙巴京那巴登岸保護區下游棲息地破碎化與保育及多個受危物種分佈情況與質量研究 報告
|
多個物種,包括馬來穿山甲、亞洲象、網紋蟒蛇、馬來亞麝貓、髯豬、菲律賓懶猴 | 馬來西亞 | Benoit GOOSSENS 博士 | Danau Girang Field Centre |
|
||||
甘肅大熊貓保護區標準化巡護建設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 | 魯明耀教授 |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
摩天嶺保護區探索推動社區替代生計培訓和環境教育的結合 |
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牛 | 中國 | 馮德先生 | 陝西摩天嶺省級保護區 |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 | 于堯先生 | 陝西太白縣牛尾河自然保護區 |
面向公眾的水生野生動物雲端科普平台 |
/ | 中國 | 周曉華先生 | 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 |
促進蘇拉威西島由社區主導之海洋保育工作 |
/ | 印尼 | Alasdair HARRIS 博士 | Blue Ventures |
遼東灣及北黃海江豚種群分佈和攝食生態研究 |
窄脊江豚東亞亞種 | 中國 | 鹿志創博士 |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 |
鎮江保護區長江江豚活動規律及棲息地利用狀況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 | 梅志剛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在核心地區的棲息地日間使用規律與人為噪聲的關係及研究 |
中華白海豚、江豚 | 香港 | 林子皓博士 | 台灣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珠江口海域環境污染與中華白海豚健康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
||||
大型圍填海項目對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利用的影響機制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吳海萍博士 | 欽州學院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人為水下噪聲特徵及分佈調查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方亮博士 | 中山大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的調查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東省 | 祝茜博士 | 山東大學(威海) |
|
||||
中華白海豚及其食譜魚對多氯聯苯和有機氯農藥的暴露及健康風險評價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桂端博士 | 中山大學 |
內伶仃洋至磨刀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社群結構、種群學參數和年齡結構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林文治博士 | 中山大學 |
|
||||
安慶河段長江江豚季節性分佈格局和棲息地資源利用調查 |
長江江豚 | 中國安徽省 | 陳敏敏博士 | 安慶師範學院 |
宜昌至武漢江段長江江豚棲息地破碎化狀況的調查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北省 | 梅志剛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運用傳訊溝通、教育及公眾意識力量保護Pematang Gadung的社區森林公眾項目 |
婆羅州紅毛猩猩 | 印尼 | Gail CAMPBELL-SMITH博士 | Yayasan IAR Indonesia |
以地巢統計及無人機技術對野生婆羅洲紅毛猩猩數目估算對比研究 報告
|
婆羅洲紅毛猩猩 | 印尼 | Cheryl KNOTT 博士 | Gunung Palung Orangutan Conservation Program |
|
||||
尼泊爾加雷帕藍恰克地區中華穿山甲社區合作保育項目 |
中華穿山甲 | 尼泊爾 | Prativa KASPAL 女士 | Natural Heritage Nepal |
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茶園之極度瀕危中華穿山甲保育項目 |
中華穿山甲 | 印度 | Sunita PRADHAN 博士 | Ashoka Trust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香港之歐亞水獺現狀調查及保育行動計劃 |
歐亞水獺 | 香港 | 侯智恆博士 | 香港大學 |
大熊貓輸血基礎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李德生博士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四川草坡、小河溝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檔案建立及種群管理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古曉東博士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犬瘟熱對野生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潛在風險的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王放博士 | 北京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 |
基於野生動物多樣性的長青保護區功能區劃管理效果評估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李晟博士 | 北京大學 |
甘肅大熊貓保護區標準化巡護建設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魯明耀先生 |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
馬來半島Kenyir-Taman Negara核心區之馬來亞虎SMART 巡護工作 |
馬來亞虎 | 馬來西亞 | Gopalasamy Reuben CLEMENTS 博士 | Rimba / University Malaysia Terengganu |
評估印尼弗洛雷斯島的科莫多龍分佈及數量趨勢的多方面研究 報告
|
科莫多龍 | 印尼 | Deni PURWANDANA先生 | Komodo Survival Program |
|
||||
黑胸葉龜的保育及生態學研究 |
黑胸葉龜 | 中國 | Daniel GAILLARD 博士 | 北京大學 |
馬來西亞沙巴京那巴登岸保護區下游棲息地破碎化與保育及多個受危物種分佈情況與質量研究 |
多個物種,包括馬來穿山甲、婆羅洲象、長鼻猴及 網紋蟒 | 馬來西亞 | Benoit GOOSSENS博士 | Danau Girang Field Centre |
生態監護人:孟加拉吉大港山區緩解捕獵淡水龜類項目 |
緬甸山龜、阿薩姆棱背龜、鋸緣攝龜、亞洲棕龜及緬甸陸龜 | 孟加拉 | Andrew WALDE先生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
安徽省武昌湖野生揚子鱷復育項目 |
揚子鱷 | 中國安徽省 | 呂順清博士 | 黃山學院 |
印度北部提萊灣狀地景區淡水龜類公眾參與保育項目 |
- | 印度 | Shailendra SINGH 博士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India Programme |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之爬行類保育項目 |
- | 印度 | Zahida WHITAKER 女士 | Madras Crocodile Bank Trust |
印尼考氏鰭天竺鯛之社區保育管理 |
考氏鰭天竺鯛 | 印尼 | Gayatri Reksodihardjo-Lilley 先生 | Yayasan Alam Indonesia Lestari |
中華鱘之葛洲壩產卵場春季低溫產卵行為監測及保育策略 |
中華鱘 | 中國湖北省 | 李偉博士 |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
亞洲美人魚-中華胭脂魚保育現狀評估與保育宣傳 |
中華胭脂魚 | 中國湖北省 | 呼光富博士 | 華中農業大學 |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人工魚巢建設及效果評估 |
淡水魚類 | 中國重慶市 | 姚維志教授 | 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 |
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規定評估亞洲石斑魚之保育現狀、管理及研究需要工作坊 |
石斑魚類 | 香港 | 薛綺雯教授 | 香港大學 |
印尼巴里島本土鳥類及極度瀕危長冠八哥之教育及社區參與項目 |
長冠八哥 | 印尼 | Carolyn KENWRICK 女士 | Begawan Foundation |
極度瀕危靛冠噪鶥圈養種群基因多樣性研究 |
靛冠噪鶥 | 中國江西省及香港 | 劉洋博士 | 中山大學 |
港印兩地小葵花鳳頭鸚鵡的生態關係及保育研究 |
小葵花鳳頭鸚鵡 | 香港及印尼 | Luke GIBSON 博士 | 香港大學 |
香港蟻類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育現況評估 |
蟻類 | 香港 | Benoit GUENARD 博士 | 香港大學 |
基於生態位元因素分析模型預測兩種稚鱟在北部灣潮間帶(中國部分)的潛在地理分佈及種群保育對策研究 |
中國鱟及圓尾鱟 | 中國廣西省 | 胡夢紅博士 | 上海海洋大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三亞中華白海豚種群生態及其與毗鄰海域群體的關係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三亞 | 李松海博士 | 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
||||
珠江口水域生態環境變化對中華白海豚群體動態的影響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中國大規模改變海岸的工程對中華白海豚近岸主要棲息地之影響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廈門灣 | 黃翔麟博士 | 中華鯨豚協會 |
長江江豚於鄱陽湖旱流季節之數量及保育策略 |
長江江豚 | 中國鄱陽湖 | 梅志剛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信息系統的構建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北省 | 龔成先生 | 湖北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
湖北何王廟長江江豚自然保護管理與社區協調發展的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北省 | 朱斌庭先生 | 監利縣水產局 |
《留住微笑》長江江豚系列宣教活動 |
長江江豚 | 中國長江 | 高宝燕女士 | 武漢影像自然環保服務中心 |
利用微衛星分型技術對人工豢養斑海豹的親子鑒定 |
斑海豹 | 中國遼寧省 | 宋新然先生 | 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透過實驗室生物樣本監測大熊貓疾病:獸醫團隊培訓工作坊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李德生博士 | 中國林業科學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四川大熊貓保護區導覽和解說展板撰寫技能培訓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種群通道研究 |
大熊貓及其他物種 | 中國四川省 | 古曉東博士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技術規范和自然保護區巡護技術規范的制訂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坤林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陝西省大熊貓野外保護機構紅外相機監測及數據利用能力培訓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馬向祖先生 | 陝西省林業廳保護處 |
陝西省大熊貓保護區站點標准化建設及規范管理研修班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張俊和先生 | 陝西省林業廳保護處 |
陝西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標准化管理建設試點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張曉峰女士 | 陝西省林業廳保護處 |
甘肅大熊貓保護區標准化巡護建設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魯明耀先生 |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
野生高山麝的功能性微生境利用和繁殖成功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
高山麝 | 中國甘肅省 | 孟秀祥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西南大中型獸類及雉類野外識別手冊 |
陸生哺乳類及雉類 | 中國西南部 | 李晟博士 | 北京大學 |
尼泊爾新圖巴爾恰克地區的中華穿山甲貿易教育及社區監察 |
中華穿山甲 | 尼泊爾 | Prativa KASPAL女士 | Nepal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cil |
印尼婆羅洲紅毛猩猩之重要棲息地保育 |
婆羅洲紅毛猩猩 | 印尼 | Mark E. HARRISON博士 | OuTrop |
塑膠碎片與大型動物:誤吞塑膠碎片對受危之鬼蝠魟數量之影響 報告
|
鬼蝠魟 | 印尼 | Andrea MARSHALL博士 | Marine Megafauna Foundation |
|
||||
中國西沙群島之蘇眉數量分佈及漁業貿易 |
蘇眉 | 中國西沙群島 | 劉敏教授 | 廈門大學 |
亞洲瀕危魚類遠東哲羅鮭之保育項目 |
遠東哲羅鮭 | 日本 | Peter RAND博士 | Limnos, LLC |
印度西高止山脈南部之淡水魚類及兩棲類保育項目 |
淡水魚類及兩棲類 | 印尼 | Rajeev RAGHAVAN博士 | St. Albert's College |
印度北部昌巴爾河紅冠棱背龜之恢復 |
紅冠棱背龜 | 印度 | Shailendra SINGH博士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India |
拯救印度及孟加拉孫達班紅樹林的潮龜 |
印度潮龜 | 印度及孟加拉 | Brian HORNE博士 |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
香港瀕危淡水龜保育項目 報告
|
眼斑水龜及大頭龜 | 香港 | 宋亦希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
|
||||
中國及印尼的中華鳳頭燕鷗保育研究 |
中華鳳頭燕鷗 | 中國及印尼 | 陳承彥先生 | 國際鳥盟 |
中國江西省婺源靛冠噪鶥之越冬地及繁殖行為研究 |
靛冠噪鶥 | 中國江西省 | 吳祖南博士 | 香港觀鳥會 |
廣西北部灣「愛鱟及棲」社區與公眾教育 |
馬蹄蟹 | 中國廣西省 | 林吳穎女士 | 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 |
西沙蒼珊瑚的繁殖與保育 |
蒼珊瑚 | 中國海南省 | 陳宏先生 |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珠江口環境變化對中華白海豚群體動態的影響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香港及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育研究第二階段:種群變化及空間行為動態調查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陳釗賢先生 | 香港大學 |
|
||||
珠江水域中華白海豚之種群調查第一階段:可行性評估及種群交流之指標 |
中華白海豚 | 珠江水域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高校聯盟建設與2014粵港澳中華白海豚保育交流會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東省、香港及澳門 | 陳希先生 |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人類活動對香港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香港 | 黃偉浩先生 | 香港大學 |
海南三亞中華白海豚種群分佈和數量研究 報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海南省 | 李松海博士 | 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
||||
長期棲息地喪失對台灣西部海域中華白海豚的影響評估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 | 黃翔麟博士 | 中華鯨豚協會 |
天鵝洲遷地保護江豚的種群現狀評估與保育策略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北省 | 龔成先生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菲律賓塔尼翁海峽 (Tañon Strait) 熱帶海洋景觀保護區的保育藍圖 |
鯨豚 | 菲律賓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大熊貓病理研究、解剖及取樣能力提升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Bruce RIDEOUT 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
圈養大熊貓放歸後擴散模式和食物選擇的研究(二)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黃炎教授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放牧對大熊貓棲息地影響評估及解決方案研究 報告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李彬彬女士 | Duke University |
|
||||
以科研及社區活動重新連接平武縣大熊貓棲息地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王放博士 | 北京大學 |
以永久性大型森林樣地監測岷山大熊貓棲息地的植被演化及氣候變化對其的影響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李晟博士 | 北京大學 |
大熊貓生境變化快速評估及其保育需求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陝西省及甘肅省 | 馬克明博士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四川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首期環境教育培訓專案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大熊貓'張想'放歸後續比較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技術規範的制訂 |
-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大熊貓'阿寶'放歸方案完善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楚龍飛先生 |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陝西省大熊貓保護區制度完善及標準化建設研討會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楚龍飛先生 |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GIS技術在大熊貓保護管理與科研中的運用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楚龍飛先生 |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甘肅大熊貓保護區標準化巡護建設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史志翯先生 |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 |
放牧毀損的臥龍大熊貓棲息地的恢復重建機制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黃金燕教授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大熊貓季節性遷移現象與竹筍發育的關係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張和民教授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圈養大熊貓竹子生產技術試驗與示範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王小紅博士 | 成都大學 |
製作大熊貓屍體解剖手冊 |
大熊貓 | 中國 | Natalie MAUROO博士 | Hong Kong Wildlife Health Foundation Limited |
野外大熊貓種群調查方法的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 | 張晉東博士 | 西華師範大學 |
提升公眾參與野生動物保育項目 |
- | 中國廣東省 | 康藹黎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青海省SMART巡護體系的培訓與應用 |
- | 中國青海省 | 張莉女士 | 青海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
印度米左拉姆邦(Mizoram)丹巴(Dampa)老虎保護區馬來熊種群現狀、生態研究及社區宣傳活動 |
馬來熊 | 印度 | Janmejay SETHY 博士 | Society for People, Animals and Nature |
婆羅洲紅毛猩猩褔祉及保育項目: 復康放歸、宣教保育、替代生計及衝突緩解 |
婆羅洲紅毛猩猩 | 印尼 | Karmele Llano SANCHEZ 博士 | Yayasan IAR Indonesia |
印尼蘇門答臘島 Way Kambas 國家公園蘇門答臘犀牛及其他大型脊椎動物保育項目 |
蘇門答臘犀牛 | 印尼 | Susie ELLIS 博士 | 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 |
尼泊爾奇旺(Chitwan)國家公園緩衝區孟加拉虎社區參與保育計劃 |
孟加拉虎 | 尼泊爾 | Bhupendra Prasad YADAV 先生 | Bear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epal |
印緬生物多樣性熱點 Keibul Lamjao 國家公園坡鹿種群生態學研究 |
坡鹿 | 印度 | M. GOVINDARAJU博士 | Bharathidasan University |
尼泊爾中部中華穿山甲社區保育項目 |
中華穿山甲 | 尼泊爾 | Prativa KASPAL 女士 | Nepal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cil |
監察單孔目動物:建立印尼巴布亞省長嘴針鼴之保育基礎 |
長嘴針鼴 | 印尼 | Carly Waterman女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老撾 Nakai-Nam Theun 國家保護區靈長類動物監測及保育計劃 |
白頰長臂猿及白臀葉猴 | 老撾共和國 | Camille COUDRAT 博士 | Project Anoulak |
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省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共建與教育 |
中華鱘 | 中國湖北省 | 盧林先生 | 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長江口中華鱘幼魚時空分佈及其環境因子需求調查研究 |
中華鱘 | 中國上海市 | 趙峰博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
利用環境DNA調查川陝哲羅鮭的種群分佈現狀 |
川陝哲羅鮭 | 中國陝西省 | 姜維博士 |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 |
秦嶺細鱗鮭社區參與保育計劃 |
秦嶺細鱗鮭 | 中國陝西省 | 邢迎春博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
印度禁捕海馬措施之成效研究 |
海馬 | 印度 | Amanda VINCENT 博士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南中國海誤捕物種的保育狀況及其對可持續漁業管理的啟示 |
多種誤捕物種 | 南中國海 | Kent CARPENTER 博士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項目 |
中國大鯢的保育狀況及分佈調查 報告
|
中國大鯢 | 中國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 | Andrew A. CUNNINGHAM 教授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
||||
利用環境DNA調查秦嶺中國大鯢種群出沒範圍 |
中國大鯢 | 中國陝西省 | 張璐博士 | Memphis Zoological Society |
越南海倫樹蛙的保育研究及能力建設項目 |
海倫樹蛙 | 越南 | Jodi ROWLEY 博士 | Australian Museum Trust |
氣候變化對黑臉琵鷺之威脅評估及相應的保育管理 |
黑臉琵鷺 | 香港、中國、日本及韓國 | Timothy C. BONEBRAKE 博士 | 香港大學 |
影響南極企鵝生理週期變化的因數的研究 |
企鵝 | 中國 | 李莉小姐 | 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印尼佛羅勒斯島北部科莫多龍的野外監察、棲息地保護及社區宣傳活動 |
科莫多龍 | 印尼 | Deni PURWANDNA 博士 | Komodo Survival Program |
祟明島東灘揚子鱷野外調查及評估項目 |
揚子鱷 | 中國上海市 | 呂順清博士 | 黃山學院 |
柬埔寨暹羅鱷保育計劃:開展全國性野外放歸與強化保育項目 |
暹羅鱷 | 柬埔寨 | Jackson FRECHETTE 博士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保育中國大鯢計劃第二階段﹕研究影響野外放歸之因素(續) 報告
|
中國大鯢 | 中國陝西省 | Andy KOUBA 博士 | Memphis Zoological Society |
|
||||
防止滅絕: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種群的監測和保育宣傳 |
黑嘴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 | 中國浙江省 | 陳水華博士 | 浙江自然博物館 |
小葵花鳳頭鸚鵡保育計劃 |
小葵花鳳頭鸚鵡 | 印尼 | James D. GILARDI 博士 | World Parrot Trust USA |
被濫捕至瀕臨絕種邊緣:保和海的蝠魟保育項目 |
蝠魟 | 菲律賓 | Diana Maria Margarita A. VERDOTE 女士 | Physalus |
拯救泰國受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管制之受危海馬 |
海馬 | 泰國 | Sarah FOSTER 博士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中華鱘保育之社會推廣:以長江口地區為中心普及中華鱘之保育 報告
|
中華鱘 | 中國上海 | 王有基博士 | 上海海洋大學 |
Wang, Y., Yuan, M.., Wu, Wu, F., Hu, M. (2013) Conservation progr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in Changjiang River 長江流域中華鱘保育進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Bulletin of Biology, 2013(12):1-4. In Chinese. Yuan, M., Chen, S., Hu, M., Wang, Y. (2014) Strengthening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sturgeon in Yangtze river mouth 加強物種保護教育培養公眾保育意識--以長江口中華鱘保育研究為例. Bulletin of Biology, 2014, 49(7):11-14. In Chinese. |
||||
中國四川境內川陝哲羅鮭資源調查 |
川陝哲羅鮭 | 中國四川省 | 李華先生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
發展中國首個導賞員計劃 - 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以感性詮釋手法導賞 |
大熊貓及小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Sarah M. BEXELL 博士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
甘肅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大熊貓主食竹識別及監測能力培訓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汪之波先生 | 天水市隴右環境保育協會 |
熊貓家園可持續社區發展模式的開發與實踐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巫嘉偉先生 | 成都康華社區發展中心 |
觀豚旅遊和拖網漁船對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空間利用和行為的影響及保護對策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 陳炳耀博士 | 南京師範大學 |
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選擇和活動模式研究,及種群西部分佈邊界的考察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陳濤先生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生存狀況評價 - 生化指標庫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河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於馬來西亞半島霹靂州 (Perak) 馬塘 (Matang)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及相鄰沿岸水域鯨豚—中華白海豚及伊河豚—之生態與保育 報告
|
中華白海豚及伊河豚 | 馬來西亞 | Louisa Shobhini PONNAMPALAM 博士 | MareCet 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Selangor |
Ponnampalam, L. S., Hines, E. M., Monanunsap, S., Ilangakoon, A. D., Junchompoo, C., Adulyanukosol, K., Morse, L. J. (2013)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coastal Irrawaddy dolphins (Orcaella brevirostris) in Trat Province, Eastern Gulf of Thailand. Aquatic Mammals 39(4): 401-408 Kuit, S. H., Ponnampalam, L. S., Fairul Izmal, J. H., Chong, V. C. (2014) Cetacean research and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in developing dolphin-watching tourism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Matang Mangroves. Proceedings Matang Mangrove Forest Management Conference 2014, 27-39 |
||||
通過社區參與及能力提升以保障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系統內恒河豚之未來 |
恆河豚 | 印度 | Abdul WAKID 博士 | Aaranyak |
量化及減少孟加拉恆河豚之誤捕與食用情況 |
恆河豚 | 孟加拉 | Nisha OWEN 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尼泊爾恒河豚種群調查及動員本土力量保護野生種群 |
恆河豚 | 尼泊爾 | Shambhu PAUDEL 先生 | Forestry Research and Nature Develoment Society |
尼泊爾戈西河 (Koshi River) 的恒河豚種群調查及動員本土力量保護棲息地及野生種群 |
恆河豚 | 尼泊爾 | Tej Kumar SHRESTHA 教授 |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Pokhara University |
通過社區參與保育巴基斯坦的印河豚及其棲息地 |
印河豚 | 巴基斯坦 | Uzma KHAN 博士 | 世界自然基金會 - 巴基斯坦 |
珠江口水域環境變化對中華白海豚群體動態的影響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社區共建與教育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口 | 陳希先生 |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長江天鵝洲故道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棲息地優化研究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北省 | 龔成先生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匯流水域中江豚集群時空動態研究 報告
|
長江江豚 | 中國上海市 | 于道平教授 | 安慶師範學院 |
Zhang X., Yu, D., Wang, H., Wan, A., Chen M., Tao F., Song Z. (2015) Effects of fish community on occurrences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in confluence of the Yangtze and Wanhe Rive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DOI 10.1007/s11356-015-4102-x
|
||||
由巴拉望社區策動之儒艮監測及保育計劃 |
儒艮 | 菲律賓 | Patricia DAVIS 女士 | Community Centred Conservation (C3) |
以歷史樣本研究儒艮的譜系生物地理學 |
儒艮 | 其他 | Stephanie PLÖN 博士 | 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
斑海豹血液常規及部分生化指標測定 |
斑海豹 | - | 宋新然先生 | 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印尼北部佛羅勒斯島科莫多龍的數量調查及能力建設 |
科莫多龍 | 印尼 | Claudio CIOFI 博士 | 佛羅倫斯大學 |
以科研及社區參與開展尼泊爾納拉亞尼河流域 (Narayani River Basin) 奇旺 (Chitwan) 國家公園之恒河鱷保育工作 |
恆河鱷 | 尼泊爾 | Dol Raj THANET 先生 | Tribal Society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印度國家級昌巴爾 (Chambal) 保護區恆河鱷之保育計劃 |
恆河鱷 | 印度 | Jeffrey W. LANG 教授 | Madras Crocodile Bank Trust |
提高中國對海龜保育之意識:為野放的海龜繫上衛星標籤 |
綠海龜及玳瑁 | 中國 | 葉政廷先生 | 911國際海龜救助組織 |
柬埔寨鱷魚保育計劃: 開展全國性野外放歸與強化保育項目 |
暹羅鱷 | 柬埔寨 | Sarah BROOK 女士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尼泊爾安娜普娜 (Annapurna) 保護區Shey Phoksundo 國家公園走廊帶的雪豹生態及氣候變化影響研究 報告
|
雪豹 | 尼泊爾 | Achyut ARYAL 先生 | 悉尼大學 |
Aryal, A., Brunton, D., Ji, W., Barraclough, R.K., Raubenheimer, D. (2014) Human–carnivore Conflic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Sustainability of Predation on Livestock by Snow Leopard and Other Carnivores in the Himalaya. Sustainability Science. DOI: http://dx.doi.org/10.1007/s11625-014-0246-8 Aryal, A., Brunton, D., Ji, W., Karmacharya, D., McCarthy, T., Bencini, R., and Raubenheimer, D. (2014) Multipronged Strategy Including Genetic Analysis for Assessing Conservation Options for the Snow Leopard in the Central Himalaya. Journal of Mammalogy, 95(4):871-881. DOI: http://dx.doi.org/10.1644/13-MAMM-A-243 |
||||
促進印度阿薩姆邦 (Assam) 瑪納斯 (Manas) 老虎保護區內的豚鹿保育工作 |
豚鹿 | 印度 | Alolika SINHA 女士 | Aaranyak |
於印尼加里曼丹西部進行系統化放歸復康後之紅毛猩猩項目 |
婆羅洲紅毛猩猩 | 印尼 | Karmele Llano SANCHEZ 博士 | Yayasan IAR Indonesia |
於蘇門答臘北部農地緩減人類與紅毛猩猩之衝突項目 |
蘇門答臘紅毛猩猩 | 印尼 | Panut HADISISWOYO 先生 | Yayasan Orangutan Sumatera Lestari – Orangutan Information Centre |
透過培訓與教育印度當地社區以保育受危的印度犀牛 |
印度犀牛 | 印度 | Sally R. WALKER 女士 | Zoo Outreach Organization |
極度瀕危的德氏烏葉猴的數量評估及保育建議 |
德氏烏葉猴 | 越南 | Tilo NADLER 先生 | Frankfurt Zoological Society |
老撾共和國華潘 (Huoaphan) Nam Et Phou Louey 國家保護區核心區的白頰長臂猿種群數量、分佈和重要棲息地研究與保護,以抗禦氣候變化的威脅 |
白頰長臂猿 | 老撾共和國 | Troy HANSEL 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透過種群遺傳學和野外監測開展印度米左拉姆邦 (Mizoram) 丹巴 (Dampa) 老虎保護區孟加拉虎之保育工作 |
孟加拉虎 | 印度 | Udayan BORTHAKUR 先生 | Aaranyak |
"瀘欣" 放歸後續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古曉東博士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示範保護區形象宣傳片製作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四川省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新技術和新標準培訓班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旭煜先生 |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 |
陝西觀音山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及能力建設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成鴻飛先生 | 陝西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太白縣大熊貓棲息地及走廊帶保護管理計畫制定項目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楚龍飛先生 | 陝西省林業廳保護處 |
秦嶺大熊貓保護區技術骨幹3S技術高級培訓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楚龍飛先生 | 陝西省林業廳保護處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校園科普示範基地建設 |
- | 中國上海市 | 戰麗小姐 | 上海樂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保育中國大鯢計劃第二階段﹕研究影響野外放歸之因素 |
中國大鯢 | 中國陝西省 | Andy KOUBA博士 | Memphis Zoo |
南中國勺咀鷸非繁殖期分佈研究 |
勺咀鷸 | 中國香港、深圳市、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及福建省 | 張浩輝博士 | 香港觀鳥會 |
菲律賓保和海北部鯨鯊及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 為長遠保育建立基礎 |
鯨鯊及海洋哺乳類動物 | 菲律賓 | Alessandro PONZO博士 | Physalus |
人工養殖中華鱘亞成體在大海中的遷移 |
中華鱘 | 中國福建省 | 杜浩先生 | 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
短期大流量旅遊對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以構建唐家河生態旅遊多元監測體系為例 |
大熊貓及陸生動物 | 中國四川省 | 官天培博士 | 綿陽師範學院 |
圈養大熊貓放歸後擴散模式和食物選擇的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黃炎教授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甘肅新建大熊貓保護區野外保護能力建設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李曉鴻教授 | 天水市隴右環境保育協會 |
打擊自然保護區的產品貿易以保護大熊貓與小熊貓 |
大熊貓及小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Sarah M. BEXELL博士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大熊貓走廊帶評估:道路影響、 有效性及廊帶恢復研究 報告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及陝西省 | 王放先生 | 北京大學 |
|
||||
小相嶺大熊貓棲息地走廊帶規劃與保護管理策略制定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彪先生 | 四川大學 |
大熊貓放歸地—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小種群遺傳結構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志松博士 | 西華師範大學 |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種群深度監測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張澤鈞教授 | 西華師範大學 |
竹子開花三十年後大熊貓棲息地和食物資源自然恢復及大熊貓利用狀況評估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周世強先生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大熊貓研究中心 |
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社會組織結構及棲息地利用規律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 陳炳耀博士 | 南京師範大學 |
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種群轉變研究﹕翌年資料搜集與初步分析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林文治先生 |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香港及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保育生態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及珠江河口 | 柯嘉敏小姐 | 香港大學 |
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小型海洋樣本資料庫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極危西太平洋灰鯨於俄羅斯薩哈林島與堪察加東岸之相片辨識研究 |
西太平洋灰鯨 | 俄羅斯 | Alexander M. BURDIN博士 | Far East Whale Research |
對藍鯨之新見解:斯里蘭卡的藍鯨分佈及與海洋之間的困局 |
藍鯨 | 斯里蘭卡 | Asha de VOS女士 | 西澳洲大學 |
拯救孟加拉近岸鯨豚與刺網漁民合作項目 |
鯨豚 | 孟加拉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泰國東部海灣的近岸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 |
鯨豚 | 泰國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雜訊對斑海豹(Phoca largha)影響研究 |
斑海豹 | 中國遼寧省 | 韓家波博士 |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 |
台灣綠島喙鯨調查 |
喙鯨 | 台灣 | 王愈超博士 | 台灣福爾摩莎鯨有限公司 |
東南亞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技術工作坊:種群趨勢分析、社群行為轉變及進階地理資訊系統技巧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第三屆東南亞海洋哺乳類動物研討會 |
鯨豚 | 馬來西亞 | 洪家耀博士 |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
中國洞庭湖漁民誤捕長江江豚調查 |
長江江豚 | 中國湖南省 | 王克雄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國珠江河口江豚分類現況與種群結構研究 |
江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豢養斑海豹譜系簿的構建 |
斑海豹 | 中國遼寧省 | 張培君博士 |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 |
中國鱟野外放流標記方法、放流效果以及放流後生境選擇的研究 |
馬蹄蟹 |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 胡夢紅博士 | 上海海洋大學 |
通過夏令營提升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 |
- | 中國福建省 | 劉敏博士 | 廈門大學 |
香港下白泥馬蹄蟹保育: 結合科研與社區參與 |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單錦城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2012國際海產高峰會獎學金計劃 |
- | 中國香港 | Philip CHOU先生 | SeaWeb |
菲律賓海洋保育相片展覽與公眾教育活動 |
- | 菲律賓 | Tyler STIEM先生 | 英屬哥倫比亞大 |
從絕種邊緣到旗艦品種 – 菲律賓獨有的巴拉望龜 |
巴拉望龜 (雷島東方龜) | 菲律賓 | Sabine SCHOPPE博士 | Katala Foundation Incorporated |
柬埔寨鱷魚保育計畫: 確保極危野生暹羅鱷之未來 |
暹羅鱷 | 柬埔寨 | Sarah BROOK女士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氣候變化對揚子鱷幼鱷性比的潛在影響 |
揚子鱷 | 中國安徽省 | 張方博士 | 安徽師範大學 |
尼泊爾提萊灣狀地景區的孟加拉虎及其獵物監察 |
孟加拉虎 | 尼泊爾 | Bhupendra Prasad YADAV先生 | Bear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epal |
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尼泊爾境內的穿山甲保育項目 |
穿山甲 | 尼泊爾 | Carly WATERMAN女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印尼巴布亞省長喙針鼴鼠的保育監察項目 |
長喙針鼴鼠 | 印尼巴布亞省 | Craig TURNER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尼泊爾Ghodaghodi湖區(拉姆薩爾濕地)短毛水獺的生態與保育 |
短毛水獺 (印度水獺 /江獺 ) | 尼泊爾 | Gandhiv KAFLE先生 | Wetland Friends of Nepal |
馬來西亞沙撈越伐木場中霍氏縞狸及小型獸類的生態與分佈狀況 |
霍氏縞狸 | 馬來西亞 | John MATHAI先生 | 馬來西亞沙撈越大學 |
印度阿薩姆邦透過科研與社區工作減緩人類與象衝突 |
亞洲象 | 印度 | Jyoti P DAS博士 | Aaranyak |
印尼紅毛猩猩野外放歸地點調查及初步研究 |
婆羅洲猩猩 | 印尼 | Karmele Llano SANCHEZ博士 | 國際動物救援印尼分部 |
印尼爪哇懶猴康復、野放及保育計畫 |
爪哇懶猴 | 印尼 | Richard MOORE先生 | 國際動物救援印尼分部 |
以移除偷獵陷阱減低對極危中國東北虎和其獵物的威脅 |
東北虎 | 中國吉林及黑龍江省 | 康藹黎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珠江河口中華白海豚種群動態研究: 資料搜集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陳加林局長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研究有機氯殺蟲劑對台灣海峽東部極度瀕危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的影響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海峽東部 | Kimberly N. RIEHL女士 | Trent University |
第三屆東南亞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技術工作坊:使用MARK及其他電腦軟件為標記重捕法模型中可辨認個體成立資料庫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亞洲中華白海豚基因資料庫: 組織樣本資料庫之初步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湛江中華白海豚的種群大小、社交組織及居住模式之轉變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湛江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海豚保育之社區教育及能力培訓 |
鯨豚 | 巴基斯坦 | Abdul RASHEED先生 | Sonmiani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 |
了解斯里蘭卡南部藍鯨及海洋之間的關係 |
藍鯨 | 斯里蘭卡 | Asha DE VOS女士 | 西澳洲大學海洋研究所 |
印尼東加里曼丹擬建海洋保護區鯨豚多樣性研究及保育計畫 |
鯨豚 | 印尼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泰國灣東部沿岸海洋哺乳類動物調查 |
鯨豚 | 泰國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中國鄱陽湖漁民誤捕長江江豚調查 |
江豚 | 中國鄱陽湖 | 王克雄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歲半內大熊貓的行為發育過程及關鍵期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周小平先生 |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
汶川地震災後大熊貓棲息地竹類及植被恢復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冉江洪博士 | 四川大學 |
培訓中國國內教育工作者對保育的知識及檢討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Sarah M. BEXELL博士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
大熊貓對人工針葉林和天然次生林的選擇適應性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陝西省 | 孫瑞謙先生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大熊貓走廊帶關鍵構成因數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楊志松博士 | 西華師範大學 |
利用多元協方差距離數據搜集(MCDS)估計尼泊爾東部下幹城章嘉峰 (Lower Kanchenjungha) 熊猴猴群密度研究 |
熊猴 | 尼泊爾 | Ganga Ram REGMI先生 | 國際靈長動物網絡 - 尼泊爾 |
研究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川金絲猴的覓食生態和生境選擇,從中分析保護區的保育情況 |
川金絲猴 | 中國四川省 | 胡剛教授 | 西華師範大學 |
老撾共和國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育計畫 |
靈長類動物 | 老撾共和國 | Martha HURLEY博士 | 國際野生動物保育 |
紅毛猩猩及人類衝突協調小組 |
紅毛猩猩 | 印尼 | Panut HADISISWOYO先生 | Yayasan Orangutan Sumatera Lestari |
印尼爪哇懶猴康復、野放及保育計畫 |
爪哇懶猴 | 印尼 | Richard MOORE先生 | 國際動物救援印尼分部 |
中南大羚保育研究 |
中南大羚 | 老撾共和國 | Samuel TURVEY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2011 吉林琿春東北虎節 |
東北虎 | 中國吉林省 | 孫全輝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透過在越南吉仙國家公園 (Cat Tien National Park) 之野放行動,為野放被充公的馬來穿山甲成立野放守則 |
馬來穿山甲 | 越南 | TRAN Quang Phuong先生 | Carnivore and Pangolin Conservation Program |
中國圈養小熊貓遺傳多樣性研究及譜系建立 |
小熊貓 | 中國福建省 | 修雲芳女士 | 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 |
野生中國大鯢的未來: 實施中國大鯢國際保育工作坊之建議 |
中國大鯢 | 中國 | Jeff DAWSON先生,Helen MEREDITH女士,Carly WATERMAN 女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越南兩棲類多樣性調查及保育人員的能力培訓 |
兩棲類動物 | 越南 | Jodi ROWLEY博士 | 澳洲博物館 |
小葵花鳳頭鸚鵡保育計畫 |
小葵花鳳頭鸚鵡 | 印尼 | James D. GILARDI博士 | World Parrot Trust USA |
中國福建省極度瀕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社區參與保育項目 |
黑嘴端鳳頭燕鷗 | 中國福建省 | 陳承彥先生 | 國際鳥盟亞洲分部 |
菲律賓保和海北部鯨鯊及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 狀態評估及保育 報告
|
鯨鯊及海洋哺乳類動物 | 菲律賓 | Alessandro PONZO博士 | Physalus |
|
||||
塔里木河獨有魚類塔里木裂腹魚的族群生態、基因多樣性研究及其保育的建議 |
塔里木裂腹魚 | 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 高澤霞博士 | 華中農業大學 |
世界最大鮭魚之保育:以專業知識及公眾關注提升對四川哲羅鮭及相關物種之保育 |
四川哲羅鮭 | 中國四川省 | Peter S. RAND博士 | Wild Salmon Center |
柬埔寨鱷魚保育計畫: 確保極度瀕危的野生暹羅鱷之未來 |
暹羅鱷 | 柬埔寨 | Adam T. STARR先生,Sam Han先生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印尼東南部佛羅勒斯島科莫多龍的數量調查及可持續發展 |
科莫多龍 | 印尼 | Claudio CIOFI博士 | 佛羅倫斯大學 |
中國獨有且極度瀕危的黑頸水龜之人工繁殖野放試驗 |
黑頸水龜 | 中國廣東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 | 龔世平博士 |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 |
培育新一代: 越南陸龜及淡水龜的技能訓練課程及學生研究計劃 |
陸龜及淡水龜 | 越南 | Timothy McCORMACK先生 | Cleveland Zoological Society |
如何進行鱷魚野外放生? 評估各種菲律賓鱷野放方法之成效 |
菲律賓鱷 | 菲律賓 | Willem VAN DE VEN先生 | Mabuwaya Foundation |
海平面上升對保護及管理沿岸紅樹林濕地的影響 |
紅樹林 | 中國香港 | 譚鳳儀教授 | 香港城市大學 |
對馬蹄蟹的產卵及哺育沙灘之生態研究——香港下白泥 |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單錦城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保護亞洲區受威脅野生動物及生境之能力培訓 |
-- | 尼泊爾 | Rajan AMIN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遏止廣州非法野生動物市場貿易之社區教育及能力培訓 |
淡水龜及蛇 | 中國廣東省 | 解焱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珊瑚礁保育人才培訓 |
珊瑚 | 菲律賓 | Heather KOLDEWEY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湄公河伊河豚保育工作坊 |
伊河豚 | 柬埔寨 | Gordon CONGDON先生 | 世界自然基金會 - 柬埔寨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以人工飼養海豚的碳和氮同位素轉換率對台灣西岸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捕食行為及棲息地的選擇之評估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岸 | Graham WORTHY博士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中華白海豚於珠江河口的種群生態:第一階段 - 設立數據模型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籌辦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之工作坊:統一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的研究技術標準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賈力誠博士 | 香港大學 |
巴布亞新畿內亞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和短吻海豚保育狀況的研究 |
中華白海豚及短吻海豚 | 巴布亞新畿內亞 | Isabel BEASLEY博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浮羅交怡群島的鯨豚分佈、生態及保育,及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之重點研究 |
中華白海豚及其他鯨豚 | 馬來西亞浮羅交怡群島 | Louisa PONNAMPALAM 博士 | 馬來西亞大學海洋及地球科學研究所 |
孟加拉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數目、活動範圍及與漁業互動性的評估 |
中華白海豚 | 孟加拉 | Rubaiyat Mansur MOWGLI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育學會 |
西內格羅斯水域伊河豚的數目和其棲息地評估、及其在米沙鄢群島 (Visayas)和棉蘭老島 (Mindanao)出沒記錄 |
伊河豚 | 菲律賓 | Ma. Louella DOLAR博士 | Tropical Marine Research for Conservation, LLC |
提高印尼馬哈坎河淡水保護區的持續性以保護極度瀕危的伊河豚 |
伊河豚 | 印尼東加里曼丹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設立瀕危長江江豚的擱淺監察網絡 |
江豚 | 中國長江 | 郝玉江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了解並量化東南亞沿岸海豚面對的威脅之研討會 |
沿岸海豚 | 馬來西亞 | Gianna MINTON博士 | Universiti Malaysia Sarawak |
菲律賓棉蘭老海西北部鯨豚數目、分佈及活動的評估 報告
|
鯨豚 | 菲律賓 | Edna SABATER女士 | Silliman University Marine Laboratory |
|
||||
世界最瀕危的人猿—海南長臂猿之生態及行為學保育研究 |
海南長臂猿 | 中國海南島 | Jessica BRYANT女士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雌性大熊貓的交配對象選擇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李德生先生 | 中國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
於四川成都舉辦動物行為、福利及保育之研討會及夏令營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Sarah BEXELL博士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
喜馬拉雅東部尼泊爾境內的小熊貓分佈、數量及種群狀況調查 |
小熊貓 | 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東部 | Brian WILLIAMS先生 | Red Panda Network |
棲息地重建、把非法出口後截獲的爪哇懶猴放歸自然保育計劃 |
爪哇懶猴 | 印尼 | Richard MOORE先生 | International Animal Rescue Indonesia |
柬埔寨鱷魚保育計劃:拯救極度瀕危暹羅鱷 |
暹羅鱷 | 柬埔寨 | Adam STARR先生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菲律賓鱷保育計劃 |
菲律賓鱷 | 菲律賓呂宋北部及San Mariano | Willem van de VEN先生 | Mabuwaya Foundation |
野生金頭閉殼龜種群狀況及其棲息地的保育研究 |
金頭閉殼龜 | 中國安徽 | 張方博士 | 安徽師範大學 |
廣州非法野生動物市場貿易狀況調查 |
淡水龜及蛇 | 中國廣東省 | 解焱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育學會 |
保育中國大鯢計劃:把人工繁殖的中國大鯢放歸野外 |
中國大鯢 | 中國陝西省 | Andy KOUBA博士 | Memphis Zoological Society |
森林減少及退化對香港、新加坡及泰國的低地兩棲類動物之影響 |
兩棲類動物 | 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泰國 | Nancy KARRAKER博士 | 香港大學 |
菲律賓保和海北部鯨鯊及海洋哺乳類動物以近岸深海溝為棲息地之利用 |
鯨鯊 | 菲律賓保和海北部 | Alessandro PONZO博士 | Physalus |
香港海馬的數量和分佈之研究及教育推廣 |
海馬 | 中國香港 | 張瑪珊博士 |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 |
江西婺源靛冠噪鶥的保育計劃 |
靛冠噪鶥 | 中國江西省 | 張浩輝博士 | 香港觀鳥會 |
拯救亞洲的馬蹄蟹:國際亞洲馬蹄蟹科研及保育工作坊 |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張肇堅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監察菲律賓保護區內的珊瑚礁恢復狀況 |
珊瑚礁 | 菲律賓宿霧 | Buenaventura MAATA Jr. 先生 | Project Seahorse Foundation for Marine Conservation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中國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生殖系統、細胞學及兩性異速生長分析研究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台灣海峽東部中華白海豚之南部分佈普查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海峽東部 | 王愈超博士 | 台灣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中國汕頭韓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調查與中國沿岸白海豚分佈之關係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及廈門水域 | 劉文華博士 | 汕頭大學 |
中國珠江口南部之中華白海豚數量監測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陳加林局長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沿岸中華白海豚種群關係研討會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東部沿岸水域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寧德及附近水域中華白海豚之數量調查 |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寧德及附近水域 | 楊光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沙勞越 (Sarawak) 沿岸海豚之保育研究 |
伊河豚、中華白海豚、瓶鼻海豚、江豚 | 馬來西亞沙勞越 | Gianna MINTON博士 | 馬來西亞沙撈越大學 |
緬甸伊河豚沿岸種群狀態評估及保育計劃 |
伊河豚 | 緬甸伊洛瓦底江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印度吉爾卡潟湖 (Chilika Lagoon) 伊河豚之種群數量監察 |
伊河豚 | 印度吉爾卡潟湖 | Dipani Nitin SUTARIA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極危西太平洋灰鯨於俄羅斯薩哈林島之相片辨識研究 |
西太平洋灰鯨 | 俄羅斯薩哈林島 | Alexander M. BURDIN博士 | Far East Whale Research LLC |
香港及珠江口擱淺海豚與江豚之年齡鑒定 |
海豚及江豚 | 中國香港及珠江河口 | 解斐生博士 | Cetos Research Organization |
秦嶺及平武之大熊貓竹林走廊生態恢復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秦嶺及平武 | 王昊博士 | 北京大學 |
“5.12”大地震對甘肅省大熊貓生境選擇影響及對策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省 | 楊文贇先生 |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臥龍自然保護區設施重建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三江地區 | - |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
利用紅外線相機開展冶勒保護區小熊貓調查 |
小熊貓 | 中國四川冶勒自然保護區 | - | 冶勒自然保護區 |
野生揚子鱷種群保育 |
揚子鱷 | 中國上海 | John THORBJARNARSON 博士及解焱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印度國家級昌巴爾河保護區 (Chambal Sanctuary)恆河鱷之保育計劃 |
恆河鱷 | 印度國家級昌巴爾河保護區 | Romulus E. WHITAKER先生 | Madras Crocodile Bank Trust, India |
中國大鯢國際保育研討會--為世界上最大的兩棲類研究保育策略 |
中國大鯢 (娃娃魚) | 中國陝西省 | Samuel T. TURVEY 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極度瀕危的安吉小鯢和秉螈的分佈、種群大小、棲息地現狀、生態與保育 |
安吉小鯢及秉螈 | 中國浙江省 | 陸宇燕教授 | 瀋陽師範大學 |
中國甘肅省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文縣疣螈保護對策研究 |
文縣疣螈 | 中國甘肅省 | 黃華梨局長 |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中國鯨鯊普查、保育及公眾意識提昇 |
鯨鯊 | 中國沿岸城巿 | 王亞民博士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菲律賓宿霧島瀕危黑鵲鴝之分佈範圍與生境地保育研究 |
黑鵲鴝 | 菲律賓宿霧島 | Philip Godfrey C. Jakosalem先生 | Ceb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Inc. |
從實驗室回歸野外:人工繁殖幼年(鱟)重回野外 |
鱟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單錦城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氣候變化對香港珊瑚之影響 |
珊瑚群落 | 中國香港 | Nathalie GOODKIN 博士 | 香港大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研究威脅台灣海峽東部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之重點污染物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海峽東部 | Peter S. ROSS博士 | Raincoast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體內微量元素水平及應用微量元素指紋識別監察中華白海豚於珠江口的棲息地使用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陳加林局長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遺傳多樣性、進化顯著單元和保護評估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河口 | 吳玉萍教授 | 中山大學 |
雷州水域中華白海豚之種群大小、棲地忠誠性及居住模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雷州水域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廣西欽洲三娘灣及大風江口之中華白海豚種群普查及其生境地之自然地理特徵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三娘灣 | 潘文石教授 | 北京大學廣西新諾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台灣海峽東部中華白海豚之冬季普查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海峽東部 | 楊世主女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潮汕沿岸水域之鯨豚多樣性、數量及其生境地選擇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潮州汕頭 | 劉文華博士 | 汕頭大學 |
泰國東部海灣沿岸之伊河豚種群評估及保育問題 |
伊河豚 | 泰國東部海灣沿岸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菲律賓米沙鄢群島之伊河豚普查及保育工作 |
伊河豚 | 菲律賓米沙鄢群島 | Ma. Louella DOLAR博士 | Tropical Marine Research for Conservation |
讓印尼峇里島之觀豚業邁向可持續發展 |
斑點海豚及飛旋海豚 | 印尼峇里島 | Putu Liza Kusuma MUSTIKA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以被動聲學普查研究長江江豚在主要分佈地區之分佈及種群大小之季節性及年度性變化 |
長江江豚 | 中國長江 | 李松海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建議印尼及荷蘭雙方合作於印尼成立國家級儒艮保育策略及工作計劃 |
儒艮 | 印尼 | Hans H. DE IONGH博士 | Leid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
菲律賓巴布延群島之座頭鯨及其他鯨豚之科學及社區保育之第二期工作 報告
|
座頭鯨 | 菲律賓巴布延群島 | Jo Marie V. ACEBES博士 | Center for Rural Empower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
|
||||
孟加拉沿岸海域及海底峽谷之鯨豚種群狀況及與漁業之互動關係:鯨豚多樣性保育計劃之部份 |
鯨豚 | 孟加拉辛打邦 (Sundarbans)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召開研討會討論印尼加里曼丹東部成立亞洲淡水鯨豚保護區 |
亞洲淡水鯨豚 | 印尼加里曼丹東部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斯里蘭卡西南水域之鯨豚及海鳥普查 |
鯨豚及海鳥 | 斯里蘭卡西南水域 | Anouk D. ILANGAKOON女士 | Bird & Wildlife Team (Pvt) Ltd. |
台灣海峽鯨豚研究及保育研討會 |
鯨豚 | 中國 | 王丁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提高印尼加里曼丹東部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保育意識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印尼加里曼丹東部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教材和專案開發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馮睿曦女士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
竹笋採集對大熊貓可食用竹品種的生長及再生之影響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冉江洪博士 | 四川大學 |
喜瑪拉雅山東部的小熊貓分佈、數量及種群狀況的基線調查 |
小熊貓 | 尼泊爾東喜瑪拉雅山 | Brian WILLIAMS先生 | Earth Island Institute/Red Panda Network |
中國四川羚牛生態及保育 |
羚牛 | 中國四川省 | William MCSHEA 博士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野生揚子鱷種群保育 |
揚子鱷 | 中國上海 | John THORBJARNARSON 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野生菲律賓鱷種群的復原進程監察 |
菲律賓鱷 | 菲律賓 | Merlijn VAN WEERD 先生 | Mabuwaya Foundation |
透過發展研究及訓練計劃保育越南的瀕危龜類 |
花背箱龜、鋸緣攝龜及另外兩種閉殼龜類 | 越南庫風國家公園 | Timothy MCCORMACK先生 | Cleveland Zoological Society |
中國的龜類養殖場是否在擴大亞洲的龜類危機? |
淡水龜 | 中國南部 | 徐宏發教授 |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 |
科莫多龍的種群生態及保育 |
科莫多龍 | 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 | Claudio CIOFI博士 | 佛羅倫斯大學 |
極度瀕危的莽山烙鐵頭蛇於南中國廣東省南嶺的貿易、分佈、生境地的要求、種群狀況及保育研究 |
莽山烙鐵頭蛇 | 中國廣東南嶺山 | 龔世平博士 |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
越南兩棲動物之保育 |
蛙類動物 | 越南 | Jodi ROWLEY博士 | 澳洲博物館 |
通過研究紅斑於其地理分佈範圍的使用歷史和現時之養殖及放流狀況以邁向可持續漁業、管理及保育 |
紅斑 | 中國香港 | 劉敏博士 | 香港大學 |
中國鯨鯊普查、保育及公眾意識提昇 |
鯨鯊 | 中國沿岸多個城市 | 王亞民博士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在Danajon Double Barrier Reef增加及運用本地海馬種群的知識以強化社區保育海馬計劃 |
海馬 | 菲律賓Danajon Bank | Amanda C.J. VINCENT博士 | 海馬研究計劃基金 |
極度瀕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之保育行動 |
黑嘴端鳳頭燕鷗 | 中國福建省及浙江省 | 陳承彥先生 | 國際鳥盟亞洲分部 |
拯救食猿鵰計劃2008-09 -- 於菲律賓呂宋南馬德雷山系保護區的食猿鵰研究及教育運動 |
食猿鵰 | 菲律賓呂宋島 | Jayson C. IBANEZ 先生 | 菲律賓食猿鵰基金 |
中國沿岸水鳥普查 |
水鳥 | 中國沿岸多個城市 | 張浩輝博士 | 香港觀鳥會 |
北海鱟資源保護教育培訓計劃 |
鱟 (馬蹄蟹) | 中國北海 | 李琼珍博士 | 廣西海洋研究所 |
香港鱟保育 - 人工繁殖及公眾教育活動 |
鱟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單錦城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王朗自然保護區反偷獵及反非法採集項目 |
瀕危動植物物種 | 中國四川王朗 | 陳佑平局長 | 王朗國家级自然保護區 |
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野外救護能力建設 |
- | 中國陝西省 | 金學林博士 | 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研究澳洲昆士蘭摩爾頓灣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生態及保育情況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澳洲昆士蘭摩爾頓灣 | Guido J. PARRA博士 | 昆士蘭大學 |
運用標誌放流技術重新估計於台灣海峽東部已獲相片辦認的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台灣東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第二屆臺灣海域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討會暨保育研究工作會議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台灣西部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公眾關注活動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楊世主女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地理分佈及季節性遷移模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中國雷州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運用捕捉標放法得出的發現曲線調查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西三娘灣 | 潘文石教授 | 北京大學廣西新諾亞生物多樣性研研究中心 |
泰國灣東岸伊河豚的種群數量及保育議題 |
伊河豚 | 泰國灣東岸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菲律賓巴拉望島巴拉巴克樽鼻海豚及旋轉海豚的生態及保育工作 |
瓶鼻海豚及飛旋海豚 | 菲律賓巴拉望島巴拉巴克 | Ma. Louella DOLAR博士 | Tropical Marine Research for Conservation |
於印尼峇里島開展可持續發展的觀豚旅遊活動 |
海豚 | 印尼峇里島 | Putu Liza Kusuma MUSTIKA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研究生長於中國北部水域及日本的江豚亞種Sunameri的分類學以及對保育的意義 |
江豚 | 中國北部及日本 | Timothy R. FRASIER博士 | Trent University |
於普塔勒姆市沿岸 Kalpitiya-Karaitive 濕地進行初步調查,評估瀕危物種儒艮的生存情況以及紀錄海龜的繁殖情況,並研究其面對非法捕獵、誤捕致死及其他的威脅 |
儒艮及海龜 | 斯里蘭卡普塔勒姆市沿岸 Kalpitiya-Karaitive 濕地 | Ravi COREA先生 | 斯里蘭卡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
研究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達沃市儒艮的數量及棲息地情況 |
儒艮 | 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達沃市 | Hilconida P. CALUMPONG博士 | 西利曼大學海洋研究所 |
菲律賓巴布延島座頭鯨及其他鯨豚的科學研究及推行社區保育工作 |
座頭鯨 | 菲律賓巴布延島 | Rasmus Klocker LARSEN先生 |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 |
了解長江淡水鯨豚絕種的原因 |
長江淡水鯨豚 | 中國長江 | Samuel TURVEY博士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
印尼蘇拉威西海鯨豚保育研究2007-2008年:喀里曼丹東部Berau群島的鯨豚多樣性及保育情況 |
鯨豚 | 印尼喀里曼丹東部Berau群島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建立中國圈養鯨豚的譜系記錄 |
鯨豚 | 中國各地水族館 | 張先鋒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巡護監測 |
大熊貓及其他物種 | 中國四川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 |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於老撾北部的高山熱帶雨林中統計老虎及其獵物的豐度及分佈、以及大型肉食性動物的獵食選擇 |
老虎 | 老撾 Nam Et-Phou Louey | Chanthavy VONGKHAMHENG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老撾計劃 |
亞洲穿山甲保育計劃:訂定護理守則減低從野生動物交易中充公的穿山甲的死亡率 |
中華穿山甲及爪哇穿山甲 | 越南庫風國家公園 | Nguyen VAN THAI先生及Leanne CLARK獸醫 | 越南庫風國家公園 |
提供培訓以緩和人類及大象間的衝突以減低對大象及社區的負面影響 |
蘇門答臘象 | 印尼Gunung Leuser 國家公園 | Wahdi AZMI博士 |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於中國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建立野生揚子鱷種群 |
揚子鱷 | 中國上海 | John THORBJARNARSON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研究中國廣東省淡水龜的分佈、棲息環境及捕捉情況 |
淡水龜:花背箱龜、金錢龜、平胸龜等 | 中國廣東省 | 周達誠博士 | 華南理工大學 |
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岸Sandspit及Hawkesbay的海龜保育 |
綠海龜及太平洋麗龜 | 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岸 Sandspit 及 Hawkesbay | Syed Ali HASNAIN先生 | 世界自然基金會巴基斯坦分會 |
向斯里蘭卡Rekawa社區推廣海龜繁殖地的保育工作及推行外展活動 |
稜皮龜、玳瑁、蠵龜、綠海龜及太平洋麗龜 | 斯里蘭卡Rekawa | K.A.D.T.J. KAPURUSINGHE先生 | 海龜保育計劃 |
利用無線電遙測技術研究棲息於越南庫風國家公園的瀕危平背龜,研究環境變化如何影響屬其活動情況:重點培訓學生參與遙測研究 |
鋸緣攝龜 | 越南庫風國家公園 | Timothy MCCORMACK先生 | Cleveland Zoological Society |
在Danajon Double Barrier Reef增加及運用本地海馬種群的知識以強化社區保育海馬計劃 |
海馬 | 菲律賓 Danajon Double Barrier Reef | Amanda C.J. VINCENT博士 | 海馬研究計劃基金 |
拯救食猿鵰 - 菲律賓呂宋島瑪卓山脈南部保護區內瀕危食猿鷹的研究、教育活動及本地能力建設 |
食猿鵰 | 菲律賓呂宋島 | Jayson IBANEZ先生 | 菲律賓食猿鵰基金 |
在珊瑚農場培育人工魚礁品種以幫助香港珊瑚礁的生態修復 |
珊瑚 | 中國香港 | James TRUE博士 | 香港大學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2006年長江淡水海豚之考察 |
白鱀豚及江豚 | 中國長江 | August PFLUGER先生 | 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
台灣西部與鄰近水域中華白海豚族群結構基因評估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Bradley N. WHITE博士 | Trent University |
運用標誌放流技術重新估計於台灣西部已獲相片辦認的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沙洲與龍鼓洲海岸公園作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效用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伍澤賡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 |
中國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季節性遷移及棲息模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雷州灣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籌辦工作坊就菲律賓Malampaya及Palawan地區誤捕或擱淺的伊河豚製定緊急通報及拯救方針 |
伊河豚 | 菲律賓Malampaya及Palawan地區 | Jose Angelito M. PALMA先生 | 世界自然基金會菲律賓分會 |
湄公河伊河豚保育工作:族群數量與觀豚活動對伊河豚行為的影響 |
伊河豚 | 柬埔寨湄公河 | Isabel L. BEASLEY女士 | ORCAELLA |
俄羅斯庫頁島沿岸的西太平洋灰鲸:國際培訓與合作 |
西太平洋灰鲸 | 俄羅斯庫頁島 | David W. WELLER博士 | North Pacific Wildlife Consulting, LLC |
緬甸米耶群島儒艮的族群數量及保育議題 |
儒艮 | 緬甸米耶群島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菲律賓中部儒艮族群與棲息地評估 – 第二階段 |
儒艮 | 菲律賓南米沙鄢海(Visayan Sea) | Hilconida CALUMPONG博士 | Silliman University Marine Laboratory |
保育孟加拉鯨豚多樣性研究計劃:強化綜合研究與教育元素 |
鯨豚 | 孟加拉辛打邦 (Sundarbans)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調查中國各地水族館過去及現時圈養鯨豚的紀錄 |
鯨豚 | 中國各地水族館 | 張先鋒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巴基斯坦卡拉奇地區沿岸及河流細小鯨豚的重要棲息地、數量、分佈及季節性遷移模式:第二階段 |
細小鯨豚 | 巴基斯坦卡拉奇地區 | Ejaz AHMAD博士 | 世界自然基金會巴基斯坦分會 |
海嘯重建工作:教育公眾減低斯里蘭卡海洋哺乳類動物與海龜因捕獵致死情況、重建棲息地及發展生態旅遊計劃 |
海洋哺乳類動物及海龜 | 斯里蘭卡 | K.A.D.T.J. KAPURUSINGHE 先生 | 海龜保育計劃 |
研究採竹對竹地組成及無性系分株個體之生理特質的影響 |
大熊貓 | 中國甘肅陝西四川三省 | Brian J. RUDE博士 | Memphis Zoo |
羚牛之生態與保育 |
羚牛 | 中國四川省 | William MCSHEA博士 | Friends of the National Zoo |
拯救斑鱉:防止極度瀕危龜鱉絕種之緊急救援行動 |
斑鱉 | 中國蘇州 | Rick HUDSON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香港的鱟保育工作:人工繁殖與公眾關注 |
鱟 (馬蹄蟹) | 中國香港 | 單錦城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 |
於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豎立繫泊浮標保護珊瑚礁 |
珊瑚礁 | 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 | Helen Elizabeth NEWMAN女士 | Newman Biomarine Pte Ltd.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監察中國鄱陽湖湖口與鄰近水域的江豚與白鱀豚數量與活動情況 |
白鱀豚及江豚 | 中國江西鄱陽湖 | 王克雄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籌辦拯救長江白鱀豚緊急會議 |
白鱀豚 | 中國石首 | Samuel TURVEY博士 | ZoologicalSociety of London |
台灣西部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研究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廣西欽州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和存護情況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廣西欽州 | 潘文石教授 | 北京大學廣西新諾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中國雷州半島東部沿岸水域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分佈與數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 | 中國雷州半島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於緬甸伊洛瓦底江建立伊河豚保護區以及提倡人豚共存的捕魚方法 |
伊河豚 | 緬甸伊洛瓦底江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俄羅斯庫頁島沿岸的西太平洋灰鲸:國際培訓與合作 |
西太平洋灰鲸 | 俄羅斯庫頁島 | DavidW. WELLER博士 | NorthPacific Wildlife Consulting, LLC |
柬埔寨儒艮保育與管理:公眾教育活動 |
儒艮 | 柬埔寨 | Pich SEREYWATH先生 |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 |
馬來西亞沙巴的儒艮及其海草棲息地的保育生物學:保育計劃的基礎 |
儒艮 | 馬來西亞沙巴 | Leela RAJAMANI女士 | 馬來西亞沙巴大學 |
香港水域的江豚族群遺傳分析 |
江豚 | 中國香港 | Bradley N. WHITE博士 | Natural Resources DNA Profiling and Forensic Centre |
斯里蘭卡南部Kosgoda社區推廣海龜保育工作及延續Rekawa及Kosgoda海嘯後的重建工作 |
海龜 | 斯里蘭卡南部 | K.A.D.T.J. KAPURUSINGHE先生 | 海龜保育計劃 |
研究工作 | 研究物種 | 研究地點 | 主要研究員 | 所屬機構 |
---|---|---|---|---|
台灣西部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數量和分佈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巴基斯坦Korangi – Phitti河流系統細小鯨豚(海豚及江豚)的棲息地、數量、分佈及季節性遷移模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江豚及瓶鼻海豚 | 巴基斯坦Korangi | Ejaz AHMAD博士 | 世界自然基金會巴基斯坦分會 |
駝背豚的保育遺傳學 - 第二部份 - 由物種到種群 |
駝背豚 | 西太平洋 | Howard C. ROSENBAUM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淡水伊河豚保育行動計劃工作坊 |
伊河豚 | 柬埔寨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柬埔寨湄公河伊河豚的保育和管理 |
伊河豚 | 柬埔寨湄公河 | Isabel BEASLEY女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印度奇利卡鹹水湖及奧裡薩邦沿岸的伊河豚數量的生態及管理 |
伊河豚 | 印度 | Dipani SUTARIA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空中觀察泰國東部海岸的儒艮和伊河豚 |
儒艮及伊河豚 | 泰國東部海岸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菲律賓中部儒艮數量及其棲息地的評估 |
儒艮 | 菲律賓中部 | Hilconida P. CALUMPONG博士 | Silliman University Marine Laboratory |
為托雷斯海峽島上居民提供資料,以可持續方式管理傳統的捕捉儒艮和綠海龜方法 |
儒艮及綠海龜 | 澳洲 | Jillian E. GRAYSON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柬埔寨海洋哺乳動物擱淺研究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柬埔寨 | Phay SOMANY先生 | 柬埔寨漁業部 |
印尼索羅群島至阿勒群島與羅第島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當地認知水平、威脅分析及管理方法選擇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印尼 | Putu Liza Kusuma MUSTIKA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台灣以西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保育工作研討會和工作坊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台灣以西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分佈和數量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台灣馬祖漁業意外捕獲江豚調查 |
江豚 | 台灣西部 | 王愈超博士 |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
湄公河的伊河豚族群的保育和管理工作 |
伊河豚 | 柬埔寨湄公河 | Isabel BEASLEY女士 | James Cook University |
柬埔寨沿岸和泰國東部的儒艮和海草研究 |
儒艮 | 泰國東部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駝背豚的保育遺傳學 – 第一部份 -生物種族發展史 |
駝背豚 | 西太平洋 | Howard C. ROSENBAUM博士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首次設立南中國海洋哺乳類動物擱淺網絡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中國南部 | 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巡邏及監控培訓工作坊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 | 四川馬邊大風頂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初步研究於香港水域內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身上附設無線電吸碗和水深紀錄儀標籤的可行性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Ralph LEONARD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泰國東部海岸的儒艮保育工作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中國南部 | Ellen HINES博士 | 三藩市州立大學 |
首次設立南中國海洋哺乳類動物攔淺網絡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中國南部 | 周開亞教授及楊光博士 | 南京師範大學 |
監察香港水域的細小鯨豚品種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及江豚 | 中國香港 | 陳明潔女士 | - |
香港水域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和江豚的長期監察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中華白海豚)及江豚 | 中國香港 | 解斐生博士 | - |
印尼馬哈坎河流、湖泊及加里曼丹東岸的伊河豚保育研究 |
伊河豚 | 印尼 | Danielle KREB博士 | Yayasan Konservasi RASI |
孟加拉辛打邦伊河豚及恆河豚的分佈、數量及棲息地的研究 |
伊河豚及恆河豚 | 孟加拉辛打邦 (Sundarbans)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以衛星定位調查西太平洋灰鯨的遷移路線和繁殖狀況 |
西太平洋灰鯨 | 俄羅斯庫頁島 | David W. WELLER博士 | Texas A&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LLC |
中國石首半自然保護區江豚的血緣關係及集群行為 |
江豚 | 中國 | 張先鋒博士及王丁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在中國海南省設立儒艮自然保護區的可行性研究 |
儒艮 | 中國海南 | 王丕烈教授 | 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
台灣南部南灣及附近水域的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的活動模式、分佈、移及數量:對保育鯨豚的意義 |
印度太平樽鼻海豚 | 台灣南部 | 王愈超博士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印度喀蚩灣和果阿海岸鯨豚的比較研究 |
鯨豚 | 印度 | Dipani SUTARIA女士 | Monkey Mai Dolphin Resort |
利用遙感衛星(Remote Sensing)及地理信息系統(GIS)作大熊貓棲息地監測的訓練班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 |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及另外6個自然保護區 |
評估環境壓力及環境豐富項目對圈養大熊貓行為及荷爾蒙的影響研究 |
大熊貓 | 中國四川省 | - | 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瀕危物種繁殖中心 |
第一屆中華白海豚國際工作坊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香港 | Brian MORTON教授 | 香港大學 |
印尼馬哈坎河流湖泊及加里曼丹東岸的伊河豚存護研究 |
伊河豚 | 印尼 | Danielle KREB博士 | 阿姆斯特丹大學 |
中國北部灣儒艮存護狀況 |
儒艮 | 中國 | 徐信榮先生及周開亞教授 | 南京師範大學 |
泰國安達曼沿岸的儒艮種群棲息地狀況研究 |
儒艮 | 泰國 | Ellen HINES博士 |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
珠江三角洲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研究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珠江三角洲 | 賈曉平先生 | 南海水產研究所 |
印尼馬哈坎河流、湖泊及加里曼丹東岸的伊河豚保育研究 |
伊河豚 | 印尼 | Danielle KREB博士 | 阿姆斯特丹大學 |
透過衛星定位作長江江豚季節性遷的調查 |
江豚 | 中國長江 | 張先鋒博士及王丁博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調查東京灣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現況 |
海洋哺乳類動物 | 越南 | Brian D. SMITH先生 |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
「白鱀豚:長江的瑰寶」展覽 |
白鱀豚 | 中國北京 | Henry GENTHE 博士及Leslie MARZ 女士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公眾教育和白鱀豚保育宣傳 |
白鱀豚 | 中國武漢 | - | 綠家園志願者 |
長江石首半自然保護區內白鱀豚的捕獲、行為監察和死亡的分析 |
白鱀豚 | 中國長江 | -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拯救白鱀豚計劃 |
白鱀豚 | 中國 | Henry GENTHE博士及Leslie MARZ女士 | - |
有關廈門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保育狀況調查 |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 | 中國廈門 | 黃宗國教授及劉文華教授 | 廈門第三海洋研究所 |
巴基斯坦 Punjab及Sind地區印河豚現況的研究 |
印河豚 | 巴基斯坦 | Randall REEVES博士 | - |
馬來西亞沙巴Sandakan區內伊河豚的可行性研究 |
伊河豚 | 馬來西亞 | Isabel BEASLEY女士 | - |
於孟加拉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河流海豚委員會會議 |
淡水海豚 | 孟加拉 | 周開亞教授、Randall REEVES博士、Brian D. SMITH先生及解斐生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