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走飲管」?

關於

 

No Straw Day

關於

在餐廳裡,「冰」和「飲管」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我們可以「走冰」甚至「走甜」,卻幾乎不會想起「走飲管」;有時候,理所當然不是一種「需要」,只是一種「習慣」─ 這個每次喝凍飲都配上塑膠飲管的小習慣,卻讓無數海洋生物背負了你我難以想像的沉重代價。而依附於塑膠上的污染物亦因而進入食物鏈,最終損害我們健康,實是「管」在它身,痛在你身。

塑膠飲管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由早年一段於網絡瘋傳的影片開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 一隻海龜的鼻子遭異物阻塞,狀甚痛苦,最終被拔出的,竟然是一枝10公分長的塑膠飲管,引起大眾反思。更甚的是,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後,有機物會循食物鏈不斷累積,破壞生態系統。一件看起來自然不過的即棄餐具,竟對環境造成如此龐大的負擔。

影片

 

塑膠飲管是地球十大海洋垃圾之一,有研究就指出,美國每人每日平均耗用1.6支飲管,即每日總耗用量高達5億支,長度足以環繞地球兩周半,相當驚人。更甚的是,飲品喝過清光,飲管瞬間變成垃圾,我們使用時間只十數分鐘,一支塑膠飲管卻需要400至500年才能被分解。

有人說,培養一個新習慣至少需要21日;戒掉壞習慣,卻只需要踏出第一步。今天起加入我們一起推動無飲管潮流,由細節入手,實踐減塑生活,出外點餐時不妨跟侍應說:「走飲管吖,唔該!」

保育基金的調查結果發現本港的塑膠飲管使用量持續下降,從2017年的17億支大減至今年的10億支,足見保育基金及一眾支持者的「走飲管」呼籲及公眾教育活動獲得顯著成效。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