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今天举行「第30届海洋公园保育日」启动礼。 出席嘉宾 [前排左起]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义工李柔美、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义工李毅芳、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总监祝效忠、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受托委员会成员陈善瑜、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受托委员会成员黄显荣、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大使黄翠如、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主席暨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庞建贻、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及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受托委员会成员黎坚明、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受托委员会成员暨海洋公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嗣辉、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特使陈凯韵、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义工黄榕根,以及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筹款委员会成员黄德源;[后排]渔农自然护理署助理署长 (渔业及海洋护理)朱振华(左四)、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筹款委员会成员郑绍康(右四)、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大使陈天明(右三),以及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大使庄莎娜(右二),联同一众前线义工合照。
(香港,2025年11月18日)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基金)今天宣布,年度盛事「海洋公园保育日」将于2025年12月6日至7日假海洋公园举行。今年活动已踏入30周年,并以「携手守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透过一系列轻松有趣的学习及体验活动,让市民了解包括大熊猫、珊瑚、中华白海豚、淡水龟、马蹄蟹及黄胸鵐等濒危野生物种所面对的生存威胁,并呼吁各界携手守护香港及亚洲的自然生态环境。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主席暨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庞建贻表示:「今年是保育基金成立30周年。一直以来,我们均以科学为本,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亚洲野生物种及自然生态为使命,而一年一度的『海洋公园保育日』,是推动全民关注环境保育及携手扭转生态危机的最佳平台。我们相信,唯有让每一位市民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从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行动,我们才能为自己、下一代及不同物种建立更和谐宜居的未来。」
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表示,政府自2016年制订《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多项实际成果,例如设立更多陆地和海洋保护区、全面禁止本地象牙贸易、推出本港最大的公开生物多样性资料库等。政府正计划因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国家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及香港本身情况更新《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参与,深化跨界合作,共同守护本地、国家以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她说:「国家一直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理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秉持国家生态保育的工作方针,推动香港自然保育的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香港努力。」
保育行动刻不容缓 关注各类濒危物种及自然资源
因应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各类濒危野生物种的生存及繁衍面临重大威胁,保育工作刻不容缓。为此,保育基金今年以「携手守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突出不同物种的主要保育挑战,包括大熊猫野外栖息地丧失、全球暖化导致珊瑚白化、海洋垃圾对中华白海豚及马蹄蟹造成之严重威胁、非法捕捉及贩卖淡水龟,以及黄胸鵐被过度捕猎等,希望透过社区教育及宣传,提升市民大众对生态保育的关注度及参与度。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大使黄翠如出席启动礼时,分享守护野生物种的心得,并呼吁市民积极支持。她表示:「近年全球面对极端天气,香港也受到影响,令人体会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保护野生动物可以从日常细节做起,减少使用塑胶、支持回收、节省能源等,都可有效减低对大自然的伤害,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大家也可以多参与本地的环保义工活动,既可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以实际行动保育环境生态,共同守护香港的生物多样性。 」
众志成城 齐心守护自然生态
今年保育基金透过大屿山保育基金资助的「同心保育大屿山泥滩生态多样性」计划,把合作伙伴网络拓展至大屿山,与当地居民、渔民、学生和旅游业持分者组成了「大屿山泥滩守护者」团队。计划涵盖东涌湾、水口、贝澳和大澳四个具生态保育价值的泥滩,为生态系统提供在地的保护,一起参与科学调查、保育及宣导工作。
此外,保育基金亦关注香港淡水生物的保育工作。香港拥有超过2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溪,孕育着超过200种珍贵物种(包括淡水龟),可见本地的淡水河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惜,因种种人类活动,本地原生淡生龟的数量急剧下降。据本地专家估计现时香港的群落更极有可能是华南地区其中一个仅余的种群。今年,保育基金继续招募学生成为「淡水生态教育大使」、清洁河溪,以及举行导赏团和教育展览,保护本地淡水龟及其重要生态系统。此外,保育基金的「河溪保育纠察队」也招募热衷保护自然的资深行山人士,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如何识别与安全移除捕龟工具,并鼓励市民参与清理邻近淡水栖息地的垃圾。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保护淡水龟,还提升了社区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及关注。
为减低海洋垃圾对野生物种的影响,保育基金定期在港举办清洁海岸及水底行动,清除被被丢弃的渔具(俗称鬼网)、胶樽及其他垃圾。 2024–2025年间,保育基金团队联同义工共收集了超过三吨鬼网及其他海洋垃圾。
针对鬼网问题,保育基金获中国香港潜水总会协助筹办「鬼网特工」培训班,并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支持。去年,超过50位潜水爱好者透过参与工作坊及至少三次公民科学活动,深入了解香港的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弃置渔网及塑胶对海洋造成的影响、认识正确及安全处理海洋垃圾的方法。潜水义工亦担任公民科学家,透过收集样本用以分析弃置渔网释放微塑胶的潜在风险,为了解海洋生态的威胁收集更多资料。
感谢30年来各界的支持
保育基金衷心感谢政府部门、赞助商、企业、保育专家、科学家、学术及教育界、社区人士和组织,以及热心的义工们30年来的支持与同行。通过各界共同努力,保育基金得以持续推动科研、教育及社区保育工作,为香港及亚洲的自然生态作出长远贡献。保育基金将继续携手各界,守护大家共同珍惜的自然家园。
「第30届海洋公园保育日」将设置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互动摊位游戏和工作坊,包括以不同濒危物种为主题的摊位游戏、环保肥皂工作坊及海洋友善防晒泥工作坊,完成游戏后更可获得纪念品。市民亦可参与保育日限定的导赏团及科学家讲座,一家大小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了解更多保育野生动物的知识,一起加入保卫自然生态的行列。
此外,保育基金亦会于12月7日举办的「生态保卫赛2025」,透过跑步凝聚各方力量,为保育工作灌注新动力。参加者将化身保育英雄,在海洋公园内参与5公里计时赛、个人或家庭(3-4人) 4公里体验跑、或1公里小英雄欢乐跑(家庭3-4人) ,以行动为不同的濒危物种带来改变。
「第30海洋公园保育日」详情:
日期: 2025年12月6日至7 日 (星期六及日)
时间: 上午10时正至下午5时30分
地点: 香港海洋公园
「生态保卫赛2025」详情:
日期: 2025年12月7 日 (星期日)
时间: 上午6时30分至9时30分 (起步时间由早上7:30开始,分时段起步)
地点: 香港海洋公园
活动网址:https://www.opcf.org.hk/sc/introduction-and-registratio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