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
 概览
学名:
印度太平洋驼背豚
Sousa chinensis

保育状况 (公布年份)
其他种群:易危 (2017年)

台湾海峡东部种群:
极度濒危 (2008年)

估计野生种群数量:
台湾海峡东部种群 – 少于100条
珠江口的种群约为2,500条,当中包括香港的种群。
寿命:
最长可达约40岁
分布:
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浅水近岸水域

中华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有明显突出的喙部,并因其背部中央突出的驼背及背鳍而命名。在不同地区的中华白海豚体色也有差异。栖息于中国海域的族群会随年龄改变体色:年幼中华白海豚为暗灰色,长大时会渐渐变成白色或粉红色。然而,个别海豚于长大后可能仍留有灰色班点。

中华白海豚有固定种群定居香港,主要出没于香港西面水域,和邻近珠江口一带的咸淡水交界。中华白海豚摄食小型鱼类,间中能看见它们尾随渔船捕食。它们具有多样性的水面动作,包括跃身击浪,举头探视等。下潜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4至5分钟。

 

 
 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性
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

中华白海豚与其他海豚一样,都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对控制鱼类和乌贼等海洋生物,及维持生态平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它们和江豚的栖息地正是香港城市建设的重心,其数量、分布、行为及存活情况有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更是评估香港海洋生态健康的一个重要基准,包括海水污染情况和渔业资源的多少。

 威胁
估计野生种群数量:
台湾海峡东部种群 – 少于100条

珠江口的种群 – 约2,500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育状况:

易危
EX
EW
CR
EN
VU
NT
LC
DD
 

台湾海峡东部
极度濒危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
被渔网误缠

中华白海豚会因被俗称『鬼网』的弃置渔网或渔具缠绕致死;我们亦曾于解剖时在海豚胃部发现渔钩,可见胡乱弃置渔具会对它们造成威胁

栖息地受损及流失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受到填海、沿岸建设的影响而逐渐消失

海上交通及水质污染

繁重的船运会对中华白海豚造成影响,不少船只都会经过中华白海豚经常出没的水域,所产生的声音不但影响它们的回声定位,海豚更有机会被高速船撞到。同时,海水污染也有机会影响海豚的健康。

 保育基金的工作
拨款资助中华白海豚保育项目

1995年,海洋公园正式将「海洋公园鲸豚保护基金」注册为慈善信讬基金,开始进行中华白海豚研究。及后于2005年与「香港熊猫保育协会」合并,成为今天的「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中华白海豚多年来都是我们的重点保育物种,我们至今已过拨款支持数十项中华白海豚的保育项目。

鲸豚搁浅行动组

简介
保育基金自2006年5月开始,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合作,跟进香港水域内的鲸豚搁浅个案,当中主要为江豚和中华白海豚

目的
掌握有关本地鲸豚的重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死因,和积存有机污染物等,以更有效地保育江豚及其栖息地

 
 你如何帮助

 

热心举报
市民如发现搁浅鲸豚,无论生死,请即致电1823鲸豚搁浅热线,向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提供你的姓名、联络电话及以下资料:

  1. 发现日期、时间及地点
  2. 搁浅鲸豚的情况(存活、轻微或严重腐烂等)
  3. 搁浅鲸豚的体长及特征(是否有背鳍和突出的嘴喙)

 

立即捐款资助保育研究
您的捐款可大大推动野生动物保育工作,让我们一同帮助更多的物种,资助更多有关保育的研究,携手共建美好明天!请支持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于亚洲区的野生生态保育工作!

负责任的观豚
不负责或不受监管的观豚活动会为野生中华白海豚或其他鲸豚带来滋扰,例如有些观豚船只会高速追逐海豚,或穿越它们游弋的路线,有机会撞伤它们,或分开海豚母子或群体。请选择负责任而具经验的观豚机构、在出海观豚前阅读「观豚守则」并好好遵守!

爱护海洋
保护鲸豚,当然也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能在一个健康和安全的环境下生活。大家到海边游玩或进行水上活动时,如游船河、到泳滩晒太阳和潜水等,特别是在珊瑚区附近,应尽量避免在船上使用洗头水、淋浴露和太阳油,以免未经处理的化学物直接流入海洋污染环境。当然,千万不要在海上或泳滩乱抛垃圾;而渔民或钓鱼人士也应妥善处理用完的渔网及其他渔具,切勿随意弃于海上。 

 
加入基金之友
除了成立「鲸豚搁浅行动组」,我们一直致力透过科学研究、社区教育、研讨会议及工作坊等推动亚洲区内的鲸豚保育工作。保育基金作为一个慈善信讬基金,极需要你的支持。郑伊健都已经加入了基金之友,你也可加入基金之友,透过月捐或单次性捐款,支持我们的保育工作。请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