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里程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1
1999
1998
1996
1995
1993

攜手走過廿五載 ‧ 邁進保育新里程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承諾透過協作籌款與科研教育,致力提倡促進及參與亞洲區內務實有效的野生生態保育工作。我們展望各界無私合作,攜手保護亞洲野生生態長久繁盛豐饒。

自 1995 年起,保育基金:
- 共籌得港幣 2.5 億
- 幫助超過 18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 200 多個物種
- 處理超過 450 宗鯨豚擱淺個案
- 透過「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資助近 420 名學生
- 超過 5,000 名學生參加「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
- 超過 17 萬小時義工時數
- 超過 100 萬公眾受惠

2019

海洋公園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宣佈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於 2019 年 9 月 2 日正式開幕。該中心由滙豐 150 週年慈善計劃撥款資助,是亞洲首間糅合傳統動物解剖與影像解剖設施的綜合研究及教育中心,可以全面收集數據,全方位深入分析海洋生物傷亡原因,並提供數據主導的見解分析,有助日後制訂監察及保育海洋生物措施。

2018

 

為承傳2017年的「無飲筒日」,保育基金推行了「無飲管運動」,以更廣泛及持續的方式鼓勵全港市民減用即棄塑膠飲管,以至其他一次性塑膠製品,為保育海洋生態踏出重要一步。

2017

為了制定一個具凝聚力的保育策略以拯救中華白海豚,保育基金與保護繁育專家組促成了一個由國際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組成的督導委員會,並在委員會監察下舉辦了兩個工作坊:種群存續力分析工作坊身和種群及棲息地存續力分析工作坊。

 

 

響應「世界海洋日」,在6月8日舉辦了首屆「無飲筒日」,鼓勵公眾改變生活習慣從而改變海洋生態。

2016

除了調查香港水域的鯨豚擱淺個案外,保育基金進一步將擱淺工作覆蓋至易危、瀕危或極度瀕危的鯊魚和鯆魚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15

「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踏入第五屆,由學生飼養及野放的馬蹄蟹超過一千隻

保育工作擴展至17個物種,當中包括「極度瀕危」的印尼蘇門答臘犀牛

 

於數碼港舉辦了首屆「生態保衛賽:一齊為海洋發力」慈善跑活動

2014

保育工作擴展至11個物種,當中包括「極度瀕危」的玳瑁、德氏烏葉猴及白頰長臂猿

與海洋公園展開全港最大型年幼馬蹄蟹普查,逾千名中學生和公眾人士參與

與香港觀鳥會及國際鳥盟合作,保護最稀有最瀕危的海鳥:中華鳳頭燕鷗

參與成立及加盟「兩岸二地鱟保育聯盟」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踏入十周年

與Baleno合作,設計一系列以海洋保育為題的T-shirt

保育基金推出`首個公眾宣傳活動「為海洋發聲」,並以第十九屆「海洋公園保育日」作為壓軸節目。「為海洋發聲」的創作意念由Metta Communications 義務提供,運用動物唇彩繪畫藝術,在演出者的唇上繪畫海洋動物。藉此鼓勵公眾多表達對保育的關注,一起為本地動物發聲

2013

撥款資助44項研究,並重點保育大熊貓及中華白海豚,合共15個研究項目。

展開全港首個海馬標籤計劃,讓海馬保育邁向新里程

2012

推行首個國內大熊貓科普教育項目「熊貓行動
成立「基金之友」好友會

繼續支持漁護署,進行野猴絕育計劃及跟進擱淺鯨豚個案

連續第二年與香港城市大學及海洋公園學院推行「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兩年間將600隻人工繁殖的馬蹄蟹放歸野外泥灘,補充野外種群數量

撥款資助45項研究,包括孟加拉虎、斑海豹、短毛水獺及勺咀鷸
2011


撥款資助41項研究,包括藍鯨、川金絲猴、紅毛猩猩及成立亞洲中華白海豚基因資料庫

「卧龍自然保護區 – 可持續發展」考察團及卧龍重建計劃進度新聞發佈會

舉辦第7屆「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並首度與香港演藝學院合作,以鏡頭的力量推動保育工作

於海洋公園內推行「環保海鮮簽名運動」,並收集近20,000個遊客簽名,承諾於至少三個月內不進食魚翅、蘇眉及藍鰭吞拿

2010


向甘肅及陝西省的多個大熊貓保護區撥款,資助購買辦公室設備及野外裝備

資助臥龍保護區三江區域的竹林修復計劃

撥款資助30項研究,包括極度瀕危的海南長臂猿、暹羅鱷以及針對瀕危的長江江豚的擱淺通報網絡

2009


撥款資助23項研究,重點為多個亞洲區內的中華白海豚研究,亦有支持極度瀕危的印度恒河鱷、中國的大鯢 (娃娃魚) 以及安吉小鯢,以及瀕危的菲律賓黑鵲鴝

支持漁農自然護理署,於香港的郊野公園進行彌猴絕育手術

2008


撥款資助40項研究,包括極度瀕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莽山洛鐵頭蛇及菲律賓鱷,以及印尼的科莫多龍

舉辦第十三屆海洋公園保育周末,活動包括為野生動物打氣的啦啦隊比賽,以及北京奧運200日倒數的慶祝

與翠明遊學合辦兩團至四川臥龍的生態遊

於四川5.12大地震後成立「大熊貓基地震後重建基金」

向四川省的多個大熊貓保護區捐贈應急物資、辦公室設備以及野外裝備

2007

撥款資助29項研究,首次資助有關揚子鱷、印支虎、蘇門答臘象、穿山甲以及菲律賓的食猿鵰等研究

舉辦第三屆「野外生態大學生贊助計劃」,並首度與本港四所大學合作

2006


撥款資助20項研究,主要環繞海洋哺乳類動物,亦有新增的項目包括馬蹄蟹及羚牛,以及斯里蘭卡海嘯後的重建工作

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跟進香港水域的鯨豚擱淺個案

舉辦首屆慈善晚宴,為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籌款

2005

首次推行「海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與「香港熊貓保育協會」合併,成為「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並將保育的物種由鯨豚及大熊貓擴展至亞洲區的其他野生動物

舉行策略性會議,訂定保育基金之發展路向

2004
 

首次舉行慈善獎券籌款活動,為大熊貓保育工作籌款

2003
 

於中國成立海洋哺乳類動物擱淺網絡

承諾資助港幣100萬元修建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育醫院

2001
 

於香港舉辦第一屆中華白海豚國際工作坊

承諾向四川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長期援助

1999

舉辦第一屆「攜手保育鯨豚」獎勵計劃

「香港熊貓保育協會」由海洋公園成立,並註冊為慈善信託基金,旨在保護大熊貓

1998

訂立第二個五年計劃,將其他海洋哺乳類動物如伊河豚及儒艮等納入保育範圍

1996

支持淡水海豚研究,包括中國的白鱀豚以及亞洲區的恒河豚及印河豚

1995

正式註冊為慈善信託基金

開始進行一連串的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研究

舉辦第一屆海洋公園保育日

1993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由海洋公園成立,旨在保護亞洲區的鯨豚

訂立首個五年計劃,旨在保護淡水海豚,特別是生活在中國長江的白鱀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