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日導賞團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最新情況,海洋公園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因應有關安排,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將取消原定每月舉行之 #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 開放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匯豐 150 週年慈善計劃撥款資助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救護及教育中心)於2019年9月2日正式開幕!救護及教育中心是亞洲區內唯一一間結合擱淺科研及教育的設施。為更有效推展保育和教育工作,保育基金將於救護及教育中心舉行每月一次的開放日,持海洋公園入場門票的遊人可免費參加導賞團,更深入了解保育基金在海洋生物保育及擱淺行動的工作!
*為確保參加者享有適當社交距離,現時每團人數只限10人*
導賞團簡介:
- 認識海洋生物(鯨豚、鯊魚及海龜)擱淺行動工作
- 了解「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在收到香港水域或鄰近地區擱淺的舉報通知後,如何迅速地到達現場並進行解剖及化驗
- 認識救護及教育中心內的設施及用具(例如:電腦斷層掃描系統、解剖室、組織病理學實驗室等)
- 體驗真實擱淺個案分析、鯨豚頭骨標本展示、短片分享
- 了解香港水域的海洋生物面對的不同威脅
備註:
- 導賞團時間有可能作出改動,請留意保育基金網頁及 Facebook 的最新消息
- 前往參觀地點需要經過樓梯,如遊人需要協助,請最少於 5 天前致電 (852) 3923-2323 預約導賞團。否則不需要提前預約。
特別天氣安排:
在一般的天雨情況下,海洋公園將正常運作,園內亦有足夠設備以免遊客受天雨影響。如遇上惡劣天氣,例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訊號或颱風訊號,公園將有特別安排。為顧及遊客的安全,導賞團或會在惡劣天氣下暫停,敬請見諒。如欲查詢海洋公園的最新特別天氣安排,歡迎致電 (852) 3923 2323 或瀏覽 https://www.oceanpark.com.hk/tc/weather-arrangements。
設備及儀器
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由滙豐150週年慈善計劃撥款資助成立,是亞洲首間兼備傳統與虛擬解剖動物設施的綜合研究及教育中心,可全方位分析海洋生物傷亡原因,並提供數據主導的見解分析,有助日後制訂監察及保育措施。
中心簡介 | |
擱淺個案分析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於2006年展開鯨豚擱淺調查及相關研究工作至今,其中三成個案由人為因素導致。綜合數據,保育基金團隊總結出在本港水域出沒的鯨豚所面對的三大威脅:一)漁網或漁具纏繞、二)船隻撞擊,以及三)細菌感染。行動中發現的屍體大多已經嚴重腐爛,只有一成個案能確定死因。 隨著救護及教育中心開幕,保育基金除可進一步調查擱淺個案,亦能處理更多樣本及進行實驗分析,填補現時資料的不足。 |
培訓及教育 |
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是一個可綜合處理擱淺個案應對技術,建立培訓資源,並促進本地和地區性研究的獨特平台。中心亦為亞洲處理擱淺個案的專家提供知識及技術交流平台,確保亞洲擁有優秀的動物護理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及技巧。 該中心更旨在激勵和培育新一代科學家和保育人士。透過實習經驗和工作坊,保育基金希望公眾能有機會更深入了解擱淺行動和相關研究,同時擴展保育教育工作。 |
解剖室 | |
設備 | 詳細資料 |
電腦斷層掃描系統 |
|
電子X光機 |
|
雪房 |
|
冰房 |
|
組織病理學處理工作台 |
|
組織病理學實驗室 | |
設備 | 詳細資料 |
電子抹片掃描系統 |
|
生物安全櫃 |
|
直立式明視野顯微鏡和立體顯微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