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超強颱風「樺加沙」上月襲港,大量海洋垃圾,尤其是塑膠超強颱風「樺加沙」上月襲港,大量海洋垃圾,尤其是塑膠製品,包括膠袋、膠樽、食物包裝,以及魚網被捲上大嶼山水口灣的沙泥灘及紅樹林中,嚴重影響《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紅色名錄)上被列為「瀕危」的馬蹄蟹的棲息地。海洋公園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的馬蹄蟹專家今日率領
公園義工團隊共 10 人和另外 3 名成為「大嶼山泥灘守護者」的大嶼山居民,到水口灣視察及進行淨灘活動,減輕當地馬蹄蟹所受到的生態威脅 。
馬蹄蟹育幼場 垃圾污染成存活威脅
海洋公園公司動物及保育執行總監暨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指出:「現時水口灣沙泥灘受海洋垃圾污染的情況惡劣,數量比平時多數倍。泥灘上遍布塑膠、廢棄魚網(俗稱「鬼網」)等垃圾。不論是被鬼網纏繞,或是誤食微塑膠,都會大大增加馬蹄蟹的死亡風險,特別是幼體。因此必須人為介入,讓泥灘回復潔淨,給予馬蹄蟹生存空間。」祝效忠續稱:「泥灘或沙泥灘多數位於潮浪較靜而沉積物充足的潮間帶,養分富饒而廣闊,河岸間的紅樹林落葉亦會為泥灘上的生物提供養料及保護,造就了其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包括各種本地或遷徙而來的濱鳥、甲殼類動物、彈塗魚等。大嶼山水口灣的沙泥灘是瀕危物種馬蹄蟹的重要生境,為牠們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棲息環境。周圍的生態系統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如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藻類,這對於馬蹄蟹的生長和繁殖至關重要。牠們會在此育幼和產卵,而初生馬蹄蟹需要在泥灘生活長達十年,方能成熟並遷往近岸海床生活。因此,泥灘遭受任何破壞都會令馬蹄蟹能夠達至成年的機會大大減少。」
保育團體助馬蹄蟹逆轉瀕危成關鍵
保育基金是本港馬蹄蟹保育的先鋒,主要項目包括:
誠邀市民加入淨灘行動
此外,保育基金定期舉辦泥灘清潔活動,清除可能纏繞馬蹄蟹的海洋垃圾,減低棲息地污染,凝聚公眾力量,為保育工作出一分力。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合共 16 次淨灘活動中,有超過 300 人次的義工參與,收集了 300 多公斤垃圾。
市民有興趣加入保育基金舉行的淨灘活動,並藉此觀察及認識泥灘的動物和生態,可填妥保育基金義工登記表格,電郵至 opcf@oceanpark.com.hk 或傳真到(852) 2553-5840,加入成為保育基金義工,並留意保育基金公布每次淨灘活動招募義工的資訊。保育基金將於 10 月 18 日在水口灣進行下一次淨灘活動,有興趣參與的市民可電郵至gr@oceanpark.com.hk,或透過網上表格報名(是次活動無需預先登記成為保育基金義工),詳情請參閱海洋公園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Facebook 專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