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重點資助海洋保育及打擊瀕危物種非法貿易
2020/21 年度資助研究項目協助超過30個急需加強保育物種
大壁虎
(香港,2020年8月11日)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今天宣佈2020/21年度保育研究資助申請詳情,合共撥款超過港幣343萬元資助 13個新研究項目。入選項目涵蓋八個亞洲國家和地區30多個須加強保育的物種,主要針對海洋保育及打擊瀕危物種的非法貿易。 香港主導的研究項目包括利用自動化面部識別技術的電腦程式來分辨蘇眉,以及大壁虎的基因導向研究。
保育基金總監布文傑表示:「2020年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慶祝成立25周年的大日子,標誌著保育基金的一個重要里程。這些年來,保育基金除了支持教育及社區外展項目,亦一直撥款資助野生生態保育的研究工作。瀕危物種非法貿易仍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面對的最大威脅之一。這些非法組織甚至在香港進行貿易,販運一些被視為具食用及藥用價值的瀕危野生物種。考慮到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保育基金對研究項目的支持實在舉足輕重,不僅有效打擊非法貿易,亦在生態保育上發揮重大作用。」
本地重要研究項目
倘若無法確定貿易物種的原生地,保育工作的方向則可能被誤導。在一項由香港主導的全新研究項目中,Science and Conservation of Fish Aggregations 的 Yvonne Sadovy博士將尋求打擊非法買賣蘇眉的方法。其研究項目建議研發一項前所未有的自動面部識別電腦程式來分辨蘇眉。該程式研發成功後可在本地海鮮市場試用,將來本地政府部門及其他國家更可用作貿易執法管制。
另一項由香港大學的Timothy Bonebrake博士領導的本地研究項目,建議運用基因導向研究識別在傳統中藥市場上售賣的壁虎乾(亦稱蛤蚧或守宮)之來源地,旨在提升亞洲區內該物種的基因多樣性。
Timothy Bonebrake博士指出:「壁虎乾被認為有止咳潤肺功效,中藥店以竹片撐開曬乾並發售。由於這是一種香港常見的中藥藥材,不少人誤以為其供應量無窮無盡。事實上,有報告顯示每年牽涉非法買賣的大壁虎多達數以百萬計,令此物種已於2019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以防止牠面臨絕種的危機。」Bonebrake博士續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資助將有助我們進行所需研究工作,以填補這個知識缺口。我們將運用鑑定技術,再配合野外研究工作,以追蹤市場上壁虎的原生地,以及本地壁虎如何受到國際貿易影響。」
海洋保育長久以來亦是保育研究資助的另一重點。由The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的 Olga Shpak博士於亞洲區內進行的一項弓頭鯨研究,將揭示這瀕危物種的季節性分佈,以確定牠們與漁業的潛在衝突水域。這是首個弓頭鯨數量的系統性調查,並將運用衛星追蹤技術,找出這體型龐大的海洋哺乳動物之遷徙路線及冬季棲息地。
蘇眉
長期項目屢創佳績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一直致力提倡、促進及參與亞洲區內務實有效的野生生態保育工作,自25年前創立至今,保育基金已撥款超過港幣9,020萬元資助514個研究項目,重點保育鯨豚、大熊貓及眾多其他物種。
曾參與保育基金的「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而踏上保育之路的宋亦希教授,從2017年起帶領多項以本地淡水龜為主的研究。除了為減少眼斑水龜在自然棲息地遭捕獵而進行的原地保育,宋教授亦結合遷地保育工作,為該物種制定繁殖計劃。他規劃的淡水龜野放計劃更獲海洋公園和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採用。
另一項獨立研究則從2015年起探討環境變化對珠江口一帶的中華白海豚有何影響,並深入研究物種及其食譜魚體內的污染物。該項研究的結果亦揭示了區內中華白海豚日趨老化的情況。
|
眼斑水龜 |
有關保育基金資助的保育研究項目詳情,請瀏覽https://www.opcf.org.hk/tc/conservation-research/research-funding/2020-21-projects 。